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本来是找工作的,没想到找了个伴儿


——中心城区这个家政劳务服务中心成功为几十对求职人员牵红线

本报记者 马 童 王红霞

“本来是到家政公司找工作的,没想到他们给我介绍了老伴儿。”12月9日,家住浉河区民权街道运输新村的任阿姨对记者说,“多亏了吕经理这个热心人。”

三年前,任阿姨家遇变故,单身的她不得不走出去工作。想到自己也没什么技能,就来到浉河区民意家政劳务服务中心找活儿干,日常到别人家做些家务,自己手头也宽裕一些,任阿姨觉得挺好。

像任阿姨一样到劳务中心找活儿干的中老年人很多,劳务中心经理吕志辉同时注意到了另一个现象。“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单身。”吕经理说,“这些人生活压力都很大,他们对于婚姻有着迫切需求,能有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共度余生,是他们心底的愿望……”

吕志辉开始留意这些人,在来往的接触中留心他们个人生活情况,他觉得一位同样在劳务中心找到厨师工作的王先生和任阿姨比较般配,便开始从中撮合。任阿姨和王先生接触后都很满意,一年后他们牵手再婚。

吕志辉说:“我觉得给单身的中老年人牵线搭桥特别有意义,满满的成就感,看着他们成家,我很开心!”

按着自己的这种思路,两年来,吕志辉介绍了几十对来劳务中心求职人员结了婚,他也由一位劳务经理人成为兼职的婚姻介绍人。

刚刚由吕志辉介绍结婚的刘女士感慨地说:“多亏了吕经理,我本来是找工作的,他却帮我组合了一个圆满的家。”

“全社会都在关注年轻人的婚恋,中老年人也需要这样的关注。”吕志辉说,“相比年轻人,中老年人要简单得多,他们只需要一个热心人去捅破那层窗户纸。无论什么时代,婚姻是一件大事,不管是婚介中心还是父母朋友介绍,在给单身男女牵线搭桥的同时,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婚俗改革中来,自觉抵制高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推行喜事简办,共同践行正确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树立互敬互爱的婚姻家庭理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