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故事汇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母亲的手


余秀琦

母亲的手长得很好看。十指修长,皮肤白皙,就连指甲上的“月牙白”形状也好看。粉色的指甲搭配月白色半弯,让整个手呈现玉的质感。

有人说,这是一双拿笔的手;也有人说,这一双弹钢琴的手;更有人说,这是一双描花绣朵的手;却没有人说这是一双拿锄把的手。

命运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城里出生的母亲,上过学堂,却为了有口饭吃,下乡成了地道的农民。

母亲用这双好看的手养育了九个子女。在那个一穷二白食不果腹的年代,为了养育这些孩子,母亲付出多少艰辛,用脚趾头想也能知道。母亲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想方设法不让自己的孩子饿肚子。山上的花儿菜、地里的荠菜、水边的野芹菜,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到了母亲手里,都变成可口的吃食。出锅的馍、蒸熟的红薯、焯水去涩的野菜汤,我们个个小嘴吧嗒吃得特香。

母亲用这双好看的手建成一个家。取土、和泥、制坯、翻模、晒坯……一砖一瓦都是母亲带领家人衔泥般筑就。房梁、椽子、檩条,几十里山路,母亲跟哥哥姐姐肩扛脚挪背回家。母亲伸开双翅,把她的孩子护卫在她爱的双翅下。从小以为房子就是家,长大后才明白,护我们周全的母亲,才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家。

母亲的手让田地结出硕果。虽说“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着咱咋着”,可想干好、年年多打粮食却不简单。母亲沉下身子,虚心向有经验的邻居学习,摸爬滚打中,硬是把家里的责任田地侍弄得风生水起。

母亲的针线活也非常出色。铰样、纳鞋底、绣鞋垫……这些都太稀松平常。一匹布,一件样衣,母亲见样学样使剪上针便能一模一样地缝制出来。要知道母亲并未学过缝纫裁剪。肩要多宽,袖要多长,要放多大摆,母亲心里都有数。母亲做衣是用手拃的,母亲的手和眼就是尺。那时候母亲的衣服都是自己做,偶尔也帮婶子大娘做,却从来不收钱。

如今妈妈的手已粗糙结满老茧,双手也不似从前灵便。走过八十九个春秋,母亲如一株扎根泥土的红柳,用她的坚韧撑起一片蓝天。面对命运的刁难,不等不靠不抱怨,心中有方向,手上有力量,她用顽强改写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命运航向。经她手养育的子女后代有三十余人,个个勤劳、善良、有担当。如今母亲虽已高龄,依然目明耳清,依然坚持自己洗衣做饭。用她的话说,有手有脚饿不着。

命运不公,用手扭转,母亲做到了。母亲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