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血写的诗篇 生命的壮歌


——追忆为创建新中国献身的九位就义诗作者(五)

焦予玲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

方志敏的就义诗朴实无华,直抒胸怀,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信念用通俗易懂的白话直接表达,感人肺腑,令人震撼,是方志敏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司令员。

1934年1月,方志敏在中共临时中央局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并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1934年10月,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寻淮洲红7军团到达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汇合。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留在中央苏区及附近的红7军团与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全军团共1万余人,下辖19、20、21三个师。

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重兵追剿。1935年1月末,国民党军以14个团的优势兵力,将红10军团2000余人围困在怀玉山区,红军将士弹尽粮绝,1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的400多人突出重围。

国民党部队在搜山时发现了一个红军“大官”模样的人,本想在他身上发笔横财的两个士兵搜遍他的全身,除了一块手表和一支钢笔外,只有两个铜板。国民党士兵不敢相信共产党的 “大官”竟会如此寒酸。这个寒酸的“大官”,就是赫赫有名的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

方志敏被俘后,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他严词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方志敏的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我不相信基督教!》《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等。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被纳入沪教版初中六年级下的语文课本中。

2009年9月,方志敏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