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奕兆
申正气,论古今,嬉笑怒骂演;曲婉转,词动听,说学逗唱练。
走进申曲社,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副对联,整齐对仗,彰显着相声的特点。场内,舞台上绿色的绸缎桌子上摆放着醒木和折扇,台下中式工艺的桌椅整齐排放,满目的曲艺味道,古色古香。
申曲社是我市一家职业曲艺表演社团,主要成员有著名曲艺演员朱奇禹、黄金星、李二帅、王林、翁家祥、方栋堃等,是以年轻曲艺爱好者为主体的演绎社团。
申曲社的成立
谈及申曲社的成立,就绕不开朱奇禹。1998年,15岁的朱奇禹因为热爱艺术报考了部队文工团,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后,来到了铁骑文工团。刚踏入文工团的朱奇禹,特长是演唱通俗歌曲。因团长说其唱通俗歌曲时台风不够严谨,不过普通话流利,建议他说相声,于是朱奇禹就转到了曲艺组。这次转型也让他与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部队,朱奇禹每天就是排练、创作、训练、演出,每年几百场的演出让他在舞台上游刃有余,朱奇禹说:“那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是喜欢舞台上酣畅淋漓的感觉,觉得自己天生就属于舞台。”
2001年从部队退伍后,朱奇禹演出的机会少了许多,但他却很留恋在舞台上的感觉。2018年年底,当好友黄金星再次提及组建自己的相声园子时,他又重燃了内心的舞台梦。经过半年的筹划,他终于鼓足勇气在今年年初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曲艺社,并命名为申曲社,取申城曲艺文化社之意。
申曲社刚成立时,没有团队、没有观众、没有剧本,当时就朱奇禹、黄金星、李二帅3人。朱奇禹负责捧哏,黄金星和李二帅负责逗哏,一场场的试演,一遍遍地磨剧本,通宵达旦的排练更是家常便饭。“成立申曲社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对舞台有着执着的热爱。”朱奇禹说。
荣耀背后的艰辛
经过一番试演后,慕名而来的相声爱好者随之越来越多,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7月7日,他们正式举行首场演出,从晚上7时30分一直演到11时30分,整整4个小时,现场高朋满座、掌声不断。“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激动不已,我们太享受这个舞台带来的荣耀了。”朱奇禹说。
首场演出后,刚享受完喜悦,朱奇禹又陷入了沉思,面对无比热情的观众,亮相的曲艺演员却总是那么几位,时间久了难免感觉有些乏味。一天,小徒弟方栋壑在剧场里对朱奇禹哭诉,父母不支持他说相声,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在他们看来,我努力上学,考上了大学,却反过来学相声,太不务正业了。”方栋壑说。作为师父的朱奇禹无奈地说:“我能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都期望许孩子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不过,我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声又是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博古通今的文史学积累,更要有时政和网络新名词的实时掌握,说相声更像是开杂货铺,什么都要有,什么都得懂。”
朱奇禹深知相声演员难培养,这个行业看似是两个人的演绎,却需要日积月累的基本功和舞台实操经验。从零开始培养,起码要三五年的磨练才能上得了台面,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熏陶。口齿伶俐只是基础,舞台经验、逻辑思维的积累更是重中之重。申曲社相声演员黄金星说:“在相声演员培养过程中,很多人都是感觉难就选择了放弃。能够接受这种刻苦训练,并坚持走到最后的都是优中选优。目前,剧场里的10名相声演员,能演出的也就五六个,且多数都是兼职演出。我们现在张开双臂欢迎更多的相声爱好者加入进来,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收获与愿景
2001年10月1日在部队的最后一场演出后,朱奇禹站在舞台上久久不愿离去,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重登舞台。直到申曲社的成立,朱奇禹又一次重返舞台。“每一次演出都是我的一次小幸福,汇聚多了也就成了大幸福。”朱奇禹笑言,“愿更多的市民了解申曲社、走进申曲社。”
相声演员黄金星说:“我们不图能在短期内收获多少名与利,而是希望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更希望在信阳这片土地上踏出我们的脚印,为更多的曲艺爱好者指明方向、提供演绎的平台,共同推动曲艺文化继续前行。”
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申曲社以接地气的艺术形式、鲜活的人物刻画、专业的相声呈现,以其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精彩演出,丰富了信阳文化市场,也为信阳市民提供了曲艺文化的饕餮盛宴。
申曲社的相声序幕才刚刚拉开,期待申曲社带来更多脍炙人口的相声节目传笑申城。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