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雪林
儿时,夏夜乘凉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一想起小时候老街、大杂院乘凉的情景,心中便勾起无限的惆怅和怀念。
那时,我家住在一条老街的大杂院里,十几口人共处一隅。虽然有些拥挤,但那时民风淳朴,人心厚道,彼此相安而居。那时家家的日子都很清贫,夏日没有空调也少有电风扇,傍晚乘凉就成了人们不约而同的解暑方式。劳累一天的身心可以得到休闲和放松,也是邻里之间打交道交流增进感情和排解烦忧的一种方式,情景恬淡悠闲,氛围和谐融洽,画风淳朴美好。
每天傍晚暮色披上老街,各家门前或树荫下经过一番洒扫干净后,就会摆满大大小小的凳子、躺椅、门板、竹床。等到吃过晚饭,夜幕四合,凉风吹起时,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先上场了,大人们则等到收拾过家务,深蓝的夜空稀稀疏疏地镶满星星后,才摇着蒲扇、陆陆续续入坐在各家设定的位子上,乘凉也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乘凉时,老人、成年人、小孩几乎全家出动,开始各家固定在各家的位置上。渐渐为了玩耍、谈话、聊天的方便,孩子们、男人们、女人们、老人们就各自组团,每一个集团的趣味和话题是各不相同的。妇女们的谈话内容总离不开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和梳妆打扮、衣服式样,也有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的街道、小城轶闻。男人们总津津乐道国内国际新闻大事、军事战争或工作状况等。老人们喜欢喝茶,爱细细回忆年轻时的过往。家家都有欢乐的事,有时大人们会开个玩笑说些喜事,张家娶媳妇,王家得胖孙子,李家买了辆自行车……大伙一块高高兴兴、乐乐呵呵。家家也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时妇女也会流露些自家的困难和忧愁,还没落地,东家一阵排解,西家一番疏导,不知不觉心里的疙瘩就松开了,那困难和忧愁也减轻了许多。
悄无声息的习习晚风也会适时地送来阵阵清凉,令人身心舒爽。孩子们则天真无邪,对大人的政治和家务话题多不感兴趣。有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月光下玩起了游戏、唱起了儿歌,也有顽皮的听到院子里树冠上知了或者花坛间有蝈蝈、蛐蛐在叫,结伴打着手电筒去捉虫子去。玩够了、玩累了,就会加入大人们的队伍,往门板或竹床上一躺,望着月牙高悬或星星眨眼的深邃夜空,缠着大人们讲故事。美妙传说、狐仙鬼怪、英雄侠义,听着听着打起瞌睡,不大一会就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那时街巷没有高楼也没有大厦,差不多清一色拥挤、低矮、老旧、鳞次栉比的青砖瓦房,家家除了几件木制家具外,就自行车、收音机、钟表之类值钱的东西,但也很少人家齐全。日子都很平平常常,生活也都清清淡淡,不过那时人们欲望少,大都很知足快乐。夏夜每天一起乘凉,一起聊天,身心放松,和谐相处,友好相伴。偶儿还有切了西瓜,炒了瓜子,煮了菱角,端出来,大家一起分享。有时乘凉,还会欣赏到口琴、笛子、二胡的演奏声,轻松活泼或如泣如诉的曲子乘着凉风的翅膀悠悠扬扬飘来。温馨的夜色里,给白天劳累的人们以精神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小时候乘凉的情景已离我很远了,而今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夏日共同乘凉习俗早已不复存在。那蔚蓝的星空下、皓月的银辉里,那惬意安恬、舒心开怀、其乐融融、友爱和谐的乘凉画面远去了!每每忆起,我心中就会泛起丝丝的伤感和对儿时淳朴时光的追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