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在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公布的“三公”经费引发关注:2012年该局“三公”经费仅为2700元,今年的预算则为零。该信息公布后,引发了部分网民的质疑,这样的数字是否可信?(11月2日 新华网)
对于“三公”经费预算为零,公众有怀疑的理由。一方面“三公”经费动辄几十万元、数百万元是寻常事,而“零”则是稀缺个例;另一方面公众还吃不准“零”是真还是假?从现实来看,“三公”经费为“零”很难做到,一个单位正常运转肯定要用到车,这就必然会产生费用,公务用车费用是零,难道这个局所有人出门办事都是走路,还是有其他单位其他人给他们出钱?如果说接待费为零,是不是有接待找其他人来出钱?这些疑问均是很实在,也问得很到位。从理论上说,“三公”经费的确可以为“零”。把明的“三公”经费转化为隐形的“三公”经费,例如让下级部门付钱,让企业结账。
在当前的情形下,“三公”经费为“零”,绝对是“稀缺”的,应该让大家学学。可事实上,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却表现出异常的“谦虚”。记者从10月29日发去正式采访函后,一直没得到接受采访的回复。联想到有人举报该局有的领导未经拍卖程序就以极低的价格购入单位公车。如果这个举报不是“无中生有”,“三公”经费预算为“零”的真实性就更让人怀疑了。
在当前的现实语境中,对“三公”经费,公众还没有奢望为“零”,但“三公”经费公开,却必须保证“真实性”,如果通过权力转嫁,或其他路径营造出的“零”,只不过是表面的“廉洁”,则是对公众的欺骗。这是公众最不能容忍的。
文/王军荣 图/陶小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