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园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智慧做出有效干预


游河新区中心学校 姚冉

在参与问题学生诊断分析的学习与实践后,我对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逻辑有了全新认知,也深切体会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过去,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常将其行为简单归因于态度不端正或习惯不良。但通过系统学习发现,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家庭层面,父母的过度溺爱、忽视或高压管教,可能让孩子缺乏规则意识或产生心理压抑;学校里,学业压力过大、师生沟通不畅、同伴关系紧张,也会导致学生以叛逆、退缩等方式应对;个人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认知局限,同样会引发情绪失控、行为偏差等问题。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视角,让我明白不能仅凭表面现象轻易下结论。

诊断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个抽丝剥茧的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表现、与学生及其家长深入沟通、借助心理测评工具等方式收集信息,再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进行综合研判,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曾有位上课总扰乱秩序的学生,经深入了解,发现是父母离异后缺乏陪伴,他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关注。这让我意识到,精准诊断是有效干预的前提。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诊断分析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为了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针对不同成因,需采用差异化的教育策略:对家庭环境导致的问题,要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长改善教育方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量身定制辅导计划;对心理困扰的孩子,则需进行专业疏导。同时,整个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与信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

“问题学生”诊断分析的学习,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提醒我,教育不是简单的批评与说教,而是需要专业的方法、温暖的关怀和持久的坚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成长与蜕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