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园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信阳市第七中学 余东芳

教育是一场爱与智慧的修行。我与我的学生们有一个特别的约定:无论谁情绪失控,都要用笔尖的温度去平息内心的风暴。没想到,这个约定首先应验在了我自己的身上——那1700字的自省,源于一场惊心动魄的“体育课危机”。

昨天下午,阳光正好,操场上跃动着青春的身影。我上完一节语文课,接下来的一节是体育课。口干舌燥的我喝了一口水,准备去操场看看。

体育委员已整好队往操场带,我就跟在他们身后,走着走着,感觉有点奇怪,他们怎么走到主席台上了?难道要在台上练习?还没来得及细想,我紧赶慢赶还没追上他们,这时让我心惊肉跳的一幕出现了:一群学生竟从一米多高的主席台上往下跳,像下饺子似的。他们笑着,仿佛是场游戏,却完全没意识到危险近在咫尺。通往操场的路不止一条,他们却另辟蹊径。真是不走寻常路!

我的心脏骤然收紧,一路狂奔(奈何腿短),一边声嘶力竭地喊:“停下!快停下!危险!”可前面的同学仿佛听不见,仍在兴高采烈地重复着危险的动作。直到体育老师厉声制止,后续的队伍才停下来。

一阵后怕的情绪如潮水般袭来。坚硬的水泥地面、可能扭伤的脚踝,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种种画面在我脑中不断闪现。在那一刻,长期积累的焦虑与担忧冲垮了理智的堤坝——我的火山爆发了。

我站在操场上,面对着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开始了高分贝地训话。我的声音从急切到嘶哑,从高昂到低沉,我的情绪如脱缰野马,已然收不住缰绳。

当我从操场离开的时候,我内心五味杂陈。一直提醒自己,发火是对自己的惩罚,是黔驴技穷之举。可我还是在自我伤害,谁让我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呢!谁让我把他们看得太重,把工作看得太沉。

当晚,我布置600字日记这项作业,并对他们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而作为你们的老师,今天我同样没有控制好情绪。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将完成你们字数的两倍——1200字日记。”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惩罚,更是一次示范和教育。

夜深人静,打开笔记本,手指轻敲键盘,起先敲敲停停,心中是未消的余怒:“为什么做这样幼稚又危险的事情?”“为什么把老师的叮嘱当耳旁风?”但渐渐地文字开始转向内心:“我的爆发真的只是因为他们的危险行为吗?还是源于内心深处作为班主任的焦虑和无力?”

透过文字,我重新审视那个在操场上失控的自己。我发现,在那份愤怒之下,其实是难以言说的爱和恐惧——我太害怕这些正值花季的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太担心自己无法护他们周全。而这种害怕,最终化作了尖锐的批评和失控的情绪。

1700百字的书写,是一次心灵的刮骨疗毒。文字让我看清:教育不是权力的展示,而是心灵的对话;不是恐惧的灌输,而是理解的搭建。真正的教育者,既要能指出错误,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第二天,上课前我将自己写的文章分享给学生时,教室里异常安静,之后是真诚的掌声。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理解与共鸣。

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训导,而是双向的理解。我们需要给彼此时间和空间,去犯错,去反思,去成长。

发火永远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下策。每个人都会失控,但重要的是如何从中恢复并成长。

这个文字的约定,仍将继续。

我希望而后不仅是我,学生们也能在情绪波动时主动拿起笔——写下与父母的争吵,记录比赛的失利,梳理内心的纠结……让文字成为我们情感的缓冲带,思想的净化器。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心与心的碰撞与磨合。那个关于文字的约定,让我们共同学习如何驯服心中的猛虎,如何用理解代替指责,用沟通消除隔阂。而这,正是我最想教会学生的一课——如何用文字的力量,让情绪落地,让思想开花,让成长有迹可循。

当我们学会用文字审视自己,教育才真正完成了它的使命: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彼此滋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