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晖
中元节来临的时候,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二奶奶。
听大人们说,当年二爷爷为了生存,在外面讨了多年的饭,并在途中认识了善良的二奶奶。那时候的二爷爷既会唱戏,又会来事,人也长得挺耐看,吸引了二奶奶,她便心甘情愿的从江西千里迢迢跟着二爷爷来到了河南。在那个生活极其困难的年代,二奶奶到这里后至死都没有联系上家人。二爷爷和二奶奶一生没有子女,因此,每年的清明,我和三姐都会相约到二奶奶的墓前祭奠。
我开始懂事的时候,爷爷奶奶和二爷爷已经离开了人世,有关他们的事情都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唯一印象深刻的只有二奶奶。二奶奶是一位非常善良又非常可怜的人。我记事的时候,二奶奶才50多岁,她的双眼瞎得几乎看不见东西,鼻梁也没有,只有两个孔。母亲说二奶奶刚嫁给二爷爷的时候很漂亮,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皙,一根又黑又粗的大辫子。后来二奶奶生了一场大病,整个鼻梁都整没了。我眼见的二奶奶,可以说是非常丑,跟母亲说的漂亮完全不沾边。村里的孩童都非常害怕,老远看到她都会绕道走。但是,我和三姐都不怕,我们经常和二奶奶睡在一张床上。
二奶奶和我们家同住一个院子里,由于二奶奶没有子女,村里把她定为五保老人。二奶奶虽然每年能分到一些粮食,但她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那时,我们家父母加兄弟姐妹八口人,每次做饭不管稀稠都是一大锅,饭一熟,母亲就喊:“给你二奶奶盛一碗。”可在她喊话之前,饭早已被我端到了二奶奶那里。小时候的我非常喜欢进二奶奶那个屋,因为我知道二奶奶见到我,就会变魔术似的往我手中放颗糖或递来一块饼干。那是嫁出去的姑奶奶,也是二奶奶的闺蜜给的。每次她来看二奶奶都会买些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二奶奶从来不舍得吃,却留下来给我们吃。我们姊妹几个对二奶奶非常信任,谁手里有点零花钱,都会主动拿去让她保管,二奶奶心思非常细腻,她用不同的瓶子,把我们的零花钱分别装着,而且在瓶口系上不同的绳子,作为记号。其实那时候的零花钱都是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毛票基本没有。
我上学后,学校里开始有人卖冰棍了,几分钱就能买到。我找二奶奶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着冰棍吃,这种好事儿当然不能忘记二奶奶。有一次下课铃声一响,我赶紧买了根冰棍,一路跑着赶回家,虽然学校离家不远,可到家时,冰棍融化得仅剩一丢丢儿,当我把剩下的一点儿甜蜜放进二奶奶口中的时候,她那满足的笑容我至今都忘不了。
我记忆很深的一次,有一年过小年,家里把喂养的一头猪杀了,一家人包括二奶奶,围着一大盆香喷喷的猪肉,吃得满嘴流油,那可真是一个“香”。饭后,还剩几块肉和半罐汤,父亲出去干活的时候,交代我洗碗。那时候我还不满6周岁,傻不拉叽地把肉汤倒在猪槽里,看着那些小猪崽饥不择食地吃着,我心里还纳闷,同伴的肉你们还吃得这么香?父亲回来后,问我那剩的肉汤放哪儿啦,我如实地说了,父亲很生气,顺手拿了根竹棍朝我打来,吓得我边哭边在院子里躲着跑,听到哭声的二奶奶,急忙杵着根棍子过来,用胳膊和身子护着我,被父亲撤不回来的竹棍,打在了二奶奶的手上,当时就流血了,父亲这才停了手,赶忙拿来一块布帮二奶奶包扎,一边说:“二娘,你看看你护着她干吗,小孩儿不知道肉汤有多金贵。”二奶奶说:“这么小的孩子,哪知道这些,万一打坏了怎么办?”那时,我真是觉二奶奶就是这世界我最爱最亲的人。
在我的记忆里,二奶奶个子小小的,纤细的身板,不仅能装得下我的委屈,还能分享我心里的喜悦。因为有了二奶奶,我年幼的心灵才有了寄托。 而今,二奶奶离开我已有40多年了,但二奶奶的爱却一直藏在我心底,给我温暖和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