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胡雪佳)“大爷,您接到过‘客服’说要给您退款,但让您先点链接的电话吗?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诈骗手段!”9月4日,福山园小区的休闲广场内,浉河区五星街道秀水社区的工作人员正结合案例向居民讲解电信诈骗新花样。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如何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
当日上午,福山园小区广场上人头攒动。10余块印着“冒充客服退款”“虚假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常见诈骗类型的易拉宝整齐排列,图文并茂的案例解析和防范口诀吸引居民驻足观看。
“原来刷单不仅赚不到钱,还会被骗走本金!”居民李女士指着易拉宝上的案例感叹。一旁的工作人员正将印有“增强安全意识,谨防电信诈骗”的环保袋和宣传页递到居民手中。“宣传页上的‘防诈三步法’简单好记,环保袋装菜提物都能用,相当于天天给我们‘打预防针’!”刚领到物料的张大爷笑着说。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一对一”讲解的场景随处可见。针对老年人群体,工作人员放慢语速,反复叮嘱:“陌生链接别乱点,转账前和子女通个电话,实在拿不准就打社区电话,我们24小时在线!”65岁的刘奶奶听后连连点头:“上周我就接到过‘中奖’电话,差点把银行卡号告诉对方,现在想想真是后怕!”一旁的陈女士也接过话茬说:“现在骗子专盯我们这些带娃的宝妈,以后遇到‘高回报投资’我一定多留个心眼!”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定制环保袋200余个,覆盖居民超300人次。居民不仅积极领取宣传资料,还自发在微信群转发反诈知识,“一人学习、全家受益”的氛围愈发浓厚。
“只有让每个居民都成为‘反诈宣传员’,才能真正筑牢社区安全网。”秀水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将推出“反诈课堂进小区”“案例情景剧巡演”等创新形式,同时联合派出所建立“易受骗人群数据库”,通过“线上预警+线下走访”实现精准防护,织密辖区反诈“安全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