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峰
我的童年是在豫南乡下一个偏僻小山村度过的。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也养育了我。
夏天的清晨,与小伙伴们相约挎上竹篮,在村前屋后割草。那时我家养的那只土狗儿,每次总是冲在前面带路,欢快地摇着尾巴。空气里弥漫泥土和青草的清香,让人感到无比的舒爽。狗跑我们也跑,相互追逐,大笑大闹,大喊大叫。在大汗淋漓之际,脱去上衣,光了膀子,感受大地与太阳最亲密的气息,从心底到肌肤,整个人都融入夏日的气氛中。
吃过午饭,毒辣的太阳晒得村里的狗儿趴在地上直吐舌头,被烤得发焦的土地散发出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趁大人们午休,我们一溜烟跑地出家门,穿过树林,来到白露河,脱掉衣服,跳入水中,凉凉的水温,把炎热一扫而光。初次下水,往往不敢往深处走,只小心翼翼待在浅水区,恶作剧的伙伴趁机下手,拖入深水,免不了会喝几口水,然后再被送到岸边,时间长了就逐渐学会了游泳。
捞鱼几乎成为夏日里每天必备的功课。就是在中午上学的时候,也要跑到河里捉鱼,更不用说暑假了。由于没有繁重的作业,吃过午饭和要好的伙伴相约去上学,穿过树林到河边,就看见学校了。大伙赶忙脱了鞋子,挽起裤腿,钻进水中。河里没有大鱼,只有为数不多的小鲫鱼,更多的是沙狗鱼。要是谁能捉到一条,大伙会惊呼雀跃老半天。最多的确实沙狗鱼,那家伙大一点的就有大拇指粗,长着长长的胡须不说,腥气还很重,捉过一次,不论怎么洗手,吃晚饭的时候手上的气味家里人都能闻到。
十分有趣的是捕蝉。捕蝉的工具是自己自制的,砍一根竹竿, 用竹竿尾部细处或折成一个圆圈,拿根铁丝扎绑结实,寻到几张新鲜的蜘蛛网,粘到铁丝圈上,就可捕蝉了。顺着蝉叫的声音锁定目标,屏住呼吸,悄悄靠近,把铁丝圈猛地扣在蝉的身上,蜘蛛网粘住了蝉,让它动弹不得,只好束手就擒。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星光灿烂,蛙声、虫声四起,大人们纳凉聊天,我们小伙伴则在朦胧的月光下躲猫、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村里到处是追逐奔跑的身影,我们像一只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鸟儿尽情地飞翔,开心地嬉闹,稚嫩清脆的笑声,久久地在村庄上空回荡。
日月更替,世易时移。如今,小村发生巨变。工厂、学校、楼房、自来水、水泥路、文化乐园……只是少了童年的小河、池塘和小河里哗啦啦的清澈流水。
人生旅途世事沧桑,很多往事大都被岁月的河流冲淡而无声流逝,唯有童年夏天在我记忆里象电视屏幕一样,时常在我脑中闪现,那一切的一切,仿佛发生就在昨天,使我永久难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