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明
生活在号称世界自行车“王国”的我,对单车有着不解之缘。自20世纪70年代末骑上第一辆“凤凰”牌加重自行车以来,已更换了六辆单车,它们对我来说都如同“亲密的伙伴”,助步的“功臣”。说起这些单车来,还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当我骑上第一辆单车时,还是学生时代,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父亲便将其心爱的“老凤凰”交给我骑,意思好像是让我骑上凤凰车,去寻觅那“梧桐树”。而父亲下乡却以步代车,令我非常感动,从内心里想着:决不辜负父亲的一片殷殷爱子之心。于是,我在学习上十分刻苦,每次考试成绩令父母引以为傲,这里也有那辆“老凤凰”单车风雨无阻陪伴的功劳。第二辆单车是我妻子的“嫁妆”。1985年的“五一”劳动节,是我们夫妻俩的良辰吉日,岳父岳母特意托人为我们购买了一辆“永久”牌新单车,寓意我们小两口永久恩爱,白头偕老。第三辆单车意义更为深远。因为那是1991年单位兑现稿费时,我特意为妻子购买了一辆女式彩车,以对其长期操劳家务的奖赏,乐得爱人笑逐颜开,我心里也像喝蜜似的甜滋滋的。第四辆单车的“成绩”应该记在小偷的“功劳薄”上。记得那时我还住在单位的老家属楼上,一次下乡走得比较匆忙,忘记自行车尚在楼梯口下,待次日凌晨想到单车时,它却不翼而飞。第五辆单车是为了女儿上高中购买的一辆“专车”,它陪伴女儿度过了三个春秋。女儿骑着它风里来雨里去,伴随着女儿成长,催促着女儿进步。第六辆单车又与小偷相关联。那是有一年春节,我们全家应邀到同事曹丽家喝年酒,随意将单车放在楼下,哪知小偷早已踩点瞄上,成了其轻易捕获的猎物。后来,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我家买了一辆电动车,但我对自行车的感情依然如故。
单车为何与我多缘?这是因为骑单车的感觉好美好爽。它既不污染环境,又不浪费汽油,免去了年检、执照等一些繁琐的事宜和开支,更重要的是方便省心。在国家日趋提倡和注重环境优化的今天,单车确实是适合大众阶层的最好交通工具。
每逢周末,全家人骑上各自的“专车”,轻轻松松的来到迷人的郊外,用不着寻找停车场,随意就地一扎,即可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赋予。单车的特点是轻便、随意,危险性小,既使半路上坏了也好修理,免去了汽车、摩托车一修就得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麻烦事儿。单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夜晚存车容易解决,一间小屋即可存放十几辆单车,它不像汽车与摩托车那样娇惯费事。
经常上街或出差在外,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每当看见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地穿梭不息,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车流时,便令我对单车有一种莫名的亲切之感。如此庞大的车流,真乃是联络城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