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明
《书之书》是一部关于读书的文字合集,也是我勉强完成的作品。因书中文章皆与书有关,故得此名。
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要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时我在报社负责副刊工作,常感叹本土作家作品难走向全国。虽有几位老作家曾业内闻名,但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名字网上难寻,作品也鲜有人知。我认为,在百花齐放、写手众多的当下,即便作品再好,也需有人推介,仅靠自然生长难以走远。于是,我和编辑部同事商议,在副刊开设介绍本土作家的栏目,同时以评论方式推出本土作品,期望借助读者文字让书流传更广。
后来因工作调整,报纸栏目取消了,但我为他人写书评的事仍零散坚持着。再后来我调离报社,换了两个单位,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未放弃阅读与写作。2017年年初,赣州市图书馆为营造读书氛围,在《赣州晚报》开设《书香赣州》专版,邀我推介本土作品的栏目《赣南新作过眼录》。遗憾的是,2019年《赣州晚报》停刊,不过该专栏在“2019年第26届江西省报纸副刊好作品(2018年度)评选”中获评优秀专栏。
从那以后,我陆续为本土新书写评论文字,发表在《赣南日报》等报刊上。原本想将《赣南新作过眼录》写成书出版,但想法逐渐改变,开始选择外地已故作家及古人作品进行评论。这两年,我利用业余时间集中研读古典作品和现代已故作家作品,还因喜欢武侠且自己写武侠小说,对金庸和梁羽生作品谈了体会。梁羽生作品可圈可点者不多,放在一篇文章里阐述;金庸作品值得细品,但因时间关系,只选几部有代表性作品写“印象记”,较为表层,仅凭印象点到为止。
这两部分内容组成了书中“赣州书”和“九州书”两辑。此外,我将与自己书有关的文字单列,作为一部分,数量最少,只为交代此前出版几本书的写作背景,带点“备忘”意味。这两部分内容凑成了半本书,与前面两部分叠加,《书之书》便完成了。
我知道这是一本小众图书。写这些文章、出这本书,还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倡导读书。当今社会太需要阅读氛围了,读高雅作品也好,通俗读物也罢,总比不读强。回望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地摊文学兴盛,公共场所书报摊众多,虽有人痛斥某些读物低端,但那其实是全民阅读的好时代。如今,很多人懒得面对文字,只愿通过短视频打发时间,连稍长视频都没耐心看,甚至免费图书都不愿意去读……长此以往,人类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恐会整体滑坡,很多生存本能也会渐渐退化消失。此情此景,我不免有些杞人忧天,但愿是多虑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