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豆荚无言


赵慧慧

地铁车厢里,那只被挤得变形的塑料袋在我手中微微颤动。透过半透明的塑料膜,可以看到几颗沾满泥污的蚕豆荚,有的已经发黑,表皮黏腻地蜷缩着,像被揉皱的旧报纸。电话里母亲雀跃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自家种的,健康得很!”

“豆荚烂了大半,何苦折腾?”我不耐烦地向母亲抱怨。电话那头传来母亲讪讪的笑声,父亲在旁边插话::蚕豆荚在咱们乡下,也是个宝贝哩.....”

记忆突然被拉回童年。那时蚕豆花开得正盛,紫色的蝶形花朵缀满田埂。我们这些孩子总爱偷偷摘几朵别在鬓角,像戴了什么珍贵的首饰。大人们发现后免不了一顿训斥——花被摘掉,就结不出豆荚了。

回到家,我随手剥开一颗发黑的豆荚。碧绿的豆粒整齐地排列其中,像一群安静的胖娃娃。这让我想起那些在烈日下暴晒、在暴雨中挺立的豆荚,它们用自己日渐枯萎的身躯,守护着豆粒安然无恙地成长。

好奇心驱使我拿起手机搜索。原来蚕豆荚不仅是豆粒的襁褓,更是土地的馈赠。它可以入药、肥田,煅灰能愈疮;即便是发黑腐烂的豆荚,经过发酵也能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母亲总把剥下的豆荚小心收好,此刻终于明白了她的用意。

我捏着豆荚的手忽然颤抖起来。这粗糙丑陋的外壳,多像父母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啊!他们也曾有过青春年华,却在有了我之后,将所有的美丽与活力都化作了无言的付出。就像这些豆荚,在豆粒成熟后便默默腐烂,化作滋养土地的春泥。

地铁到站时,我小心地将那只塑料袋抱在怀里。豆荚外表的斑驳与丑陋,此刻在我眼中却闪烁着温暖的光泽。原来父母的爱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礼物,而是将自己碾作春泥的奉献,在子女的生命里铺就最肥沃的土壤。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