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6月18日清晨,平桥区明港镇杨冲村的桃园里,嫩绿的枝叶间,颗颗饱满的蟠桃挂满枝头,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家人们看,这些都是自然成熟的优质鲜桃,今早现摘,保证质量,坏果包赔!”信阳金锄头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正威手持手机,镜头对准一颗挂满露珠的蟠桃,开始了直播。
“好桃也怕巷子深,抖音就是我们的‘扩音器’。”杨正威道出了自己的销售秘诀。他的桃园占地60亩,种植着黄桃和蟠桃。凭借科学管理,每亩产量稳定在1000余斤。然而,优质的桃子如何走出这片豫南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杨正威将目光锁定在短视频平台。
为了吸引消费者,杨正威精心策划每一个视频内容。他用镜头记录下清晨的鲜桃、果园里忙碌的劳作场景、工人采摘装箱的全过程,一帧帧真实而接地气的田园画卷在直播间铺开,让网友们仿佛置身于这片生机勃勃的桃园之中。
在直播间里,杨正威化身为专业的“桃管家”,从桃子的品种特点、成熟度判断,到不同品种的口感差异,都进行详细介绍。“老板,桃子今天能发货吗?”“甜度能达到多少?”直播间弹幕滚动,杨正威逐一答疑解惑,“放心,今天下单,今天发货!甜度?我这测糖仪现场给您测一个!”这份真诚和互动,大大增加了顾客黏性,扩大了“粉圈”。
在杨正威的带领和示范下,如今,手机正成为杨冲村果农的新农具,借助数字技术,直播变成了果农的新农活,杨冲鲜桃乘着“数字的翅膀”彻底打破了“丰产不丰收”的“魔咒”,跨越千山万水,远销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年产值高达40余万元。
尝到甜头的杨正威,思路更活了。他充分利用果园资源,在附近轮作时令蔬菜、西瓜、秋梨和冬枣,将单一的桃园升级为“四季有果摘、全年有景看”的休闲采摘基地,吸引众多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野趣,为果园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线下“流量” 。
而杨冲村开启农产品直播带货模式,也成为平桥区新时代“新农人”拥抱数字经济,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