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炜
近日,息县谯楼街道一则关于五元钱的“拉锯战”视频火爆出圈。电动车店老板为两名学生免费修车,他们却悄悄将仅剩的五元钱压在工具箱下,像两只灵活的小鹿般转身骑车就跑。老板举着钞票追出门外,阳光在他额头的汗珠上跳跃,这暖心的一幕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微笑。
这五元钱的分量有多重?对修车师傅老张来说,这是他半个月来收到的“最小一单”;对两名初中生而言,却是他们掏空口袋的全部“家当”。老张粗糙的手掌摩挲着那张皱巴巴的纸币,上面还留着少年手心的温度。他说:“孩子们的心意,比什么都贵重。”而那两个飞奔的背影,又何尝不是在用行动说:“您的善良,值得我们珍惜。”
在这个扫码支付成为习惯的时代,五元纸币的传递显得如此珍贵。它从少年的掌心到师傅的工具箱,又从师傅的指间回到少年的方向,最后定格在路人拍摄的视频里。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街角的那个修鞋摊,老师傅总爱在补好的鞋里悄悄塞块皮料。邻里们过意不去,便时常给他捎碗热饭。一来一往间,补的是鞋底,暖的是人心。现代都市的玻璃幕墙下,我们太需要这样质朴的“补鞋匠精神”了。
这场“拉锯战”的特别之处,在于双方都在争着做“给予者”。师傅想给孩子一份善意,孩子想还师傅一份尊重。就像春天里的两株向日葵,都在努力把阳光反射给对方。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不正是我们期待的社会温度吗?
视频走红后,有网友留言:“原来最动人的追逐,不是爱情片里的浪漫,而是善良人之间的推让。”确实,这样的温情片段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虽然微小,却能照亮许多人的心房。我市这两名少年和修车师傅用自己行动告诉我们:善良,从来都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