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静
冬去春来,时光轻缓。站在这个季节的路口,我遥遥招手:“快来啊!快来啊!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十年前的四月,我读到林徽因的传记,知晓她在1934年创作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蜚声文坛。我将它抄在笔记本上,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借四月天的景象,传递出对爱、希望与美好的礼赞。林徽因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意象,带我们走进充满生机与温暖的世界,她是内心丰盈、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回眸,时光美好依旧。感谢光阴让我们懂得许多,感谢生活给予诸多经历,感谢自己变得愈发坚强。
一千多年前,司马光写下《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诗中,雨丝蒙蒙的南山与随风飞舞的柳絮并无特别之处,葵花却是作者“心头好”。司马光久居官场,看惯了人云亦云,不愿“摧眉折腰”随风飘摆,于是借葵花表明心志,他选择珍惜阳光,这也正是葵花的可爱之处。
千年前的向日葵花香,似被阳光浸润,在空气中流淌,带来温暖美好的气息。千年后,我们仍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味道。我们也应如向日葵,向阳而生。
我理想中的学生,应如阳光般灿烂的向日葵。无论成绩如何,站在我面前时,笑容灿烂、目光纯真、身体挺直、肩膀放松、精神自由,不卑不亢、从容自信,遵守纪律,落落大方。即便犯错,知错能改便好。成绩并非衡量学生与老师的唯一标准。
此前,省教育厅厅长曾说:“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教育应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
曾几何时,我们慨叹春光短暂,“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也叹息时光匆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但与其感慨,不如过好生命里的每一天,将平凡日子开成花。
四月,季节流转,我们皆是人间过客,却始终深爱着这个世界。让我们如向日葵般,在这人间四月天里,向着阳光,努力生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爱拥抱这个世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