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第五中学 崔俊
那年初雪后,我又回了南城。
小潢河日夜流淌,见证了两岸的变化,也飘走了旧日时光。一路向南,走过车流熙攘的大桥,跨过小潢河,那里便是南城。
落满雪的南城,恍惚间会有儿时模样,那顶上覆雪的青砖墙、两三人影踱来踱去的石板路,都别有一番古朴味道。在回忆的路上,时光开始缓慢,目光所及依稀可见弋阳古镇影影绰绰……
南城是我的家,我在那里生长,忘不了那里的一砖一瓦、小街小巷,小南头、顺河街……是记忆里现在已不见了的小弄堂,杂货店、印书坊、缝纫铺里是那些格外亲切的老街坊,还有那长着杂树的老城墙。
唉,那些难忘的旧时光。
记忆像老电影,风霜片段,恍恍惚惚。放学了,夕阳印在斑驳的砖墙,我在回回营里的羊肠小弄穿梭,也辨认过铁旗杆上的铸铁铭文,听老人讲过金斗湖沿的奇异传说,也问过南国西天如此美丽的名字是何处的由来,还有不能忘的是在小南海的西湖沿,和小伙伴们讨论八角楼杂货铺里哪种口味的糖果最好吃……
罢了,罢了,不能再回忆,再回忆还是旧日的南城,再也回不去的南城,只能任它由时光的霜雪覆盖。
世界总是在变化,飞奔在南城小巷子里的小孩也在长大。大人们都说,小妮子啊,你不能待在南城,你看南城落伍了,它又窄又旧,汽车都开不进来,走出去吧,外面的世界是崭新的,那才是你的。
是啊,雕窗阁楼已失修朽烂,青砖灰瓦也亦斑驳破败,石板路的大巷街不如北城新修的大道平坦宽阔,八角楼比不了时尚热闹的购物中心,中大街的馄饨铺子也再难吸引小孩子们肚里的馋虫,如今他们更乐意去肯德基、德克士。
时光变换,南城也在变,可它的方向谁也说不清。空留一厢情愿的执着牵挂,心底仍是那个古朴寂静的南城。
小潢河对岸的花花绿绿吸引更多的人跨过四百年历史的镇潢桥,再翻过从来没数清楚的中山门大台阶,投身到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的发展更高效、快速,那里的生活方式更多样、便捷,那是小城新的中心——北城。
慢慢地南城也按捺不住,头昏脑胀地来个遥相呼应,于是抛开历史吧,拆掉青砖灰瓦的吊脚楼,再也见不到了曾家巷、顺河街,四百年镇潢桥在机器轰鸣中只剩碎石残砖,如今随着河水涨了又落,直至冲刷不见……
南城,南城不再是记忆中的南城,只剩无奈又无力的躁动,以及卑微的声声叹息,谁又能阻挡时代变迁的力量?
最终我也去了小潢河对岸,在北城有了工作,安了家。但我也总忘不了让人欲言又止的南城,那是心底的家,我曾经生长而又不断牵挂的地方。
小城初雪,在北城的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但我又迫不及待地回去读了老舍先生在济南写的另一篇文章《想北平》,旧京风物,娓娓道来,北平才是先生的心水之地啊,醇厚而又深沉句子道不尽的是先生骨子里对故都割舍不下的深深眷念。
于是我想起了我的南城,犹如老舍先生之于北平的特殊情感。还好,下雪了,我还回得去,抚慰内心的想念与牵挂。我会给孩子们讲一讲小潢河对岸的南城,走一走小弄堂,见一见老街坊,在回去的路上认一认那我曾经走过的四百年镇潢桥,虽只剩残桥一段。
如今,南城下了雪,那些旧街巷、老街坊、石板路、木雕栏在时光里漫步,在我的脑海里它回到了梦里的弋阳小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