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峰
捡柴禾,是农村一个极常见的活儿。因为,除一日三餐做饭需要柴禾外,磨豆腐、熬麻糖、炒豆米等都需要柴禾。所以,像我这样出生在60年代初的农村人,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是在捡柴中度过的。
我家住在豫南一个较偏僻的山村,记得在七八岁时,大哥就开始带着我上山捡柴禾,时常携带着一根扁担,一个蛇皮袋和一个竹篮子。每次捡满竹篮子和蛇皮袋的柴禾返回时,就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高兴极了。
年龄稍大一些,大哥不再满足捡地上的枯枝落叶,而是像大人一样,直接爬到树上,掰断低处的小枯枝,再用带着小树杈的一根细柴棍,勾向远处更粗的枯树枝。只听“吧嗒”一声脆响,粗大的枯枝应声落地。不需要多久,一捆结实的柴禾便收拾好了。
每次看到大哥那辛苦的模样,我不知多少次叫他在下面捡,我上树去勾,可都被大哥拒绝了。大哥说,你还小,树上危险,如果你站在树上一慌,会摔下来的,等到你长到我这么大你再上树。其实,大哥才比我大三岁。
是的,爬树首先要有不畏高的胆量,胆子不大是不敢站在六七米高的树杈上的。其次,要有爬树的本领。别说是直径几十公分的大树,就是略微细一些的,要想爬上去,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大哥之所以不让我爬树,因为他曾经在一棵树上,因踩断了一枝枯败的树枝,一下子滑了下来,树枝把肚皮划了几道口子,当时还流了不少血。所以,在树上进行作业时,的确需要胆大心细和扎实的功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农村取暖、做饭都实现了电气化,不需要再捡柴禾了,那段上山捡柴禾的岁月从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现在的孩子们,对捡柴禾可能没有一点概念,但我们那一代的人,经历了那个时期的岁月洗礼,现在时而想起,仍然记忆犹新。因为,它不仅记载了那个年代农民的生活印记,更是我们国家沧桑巨变的见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