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羊山外国语小学 刘 欣
如今,班主任工作更是需要一定的教育智慧。因为教育充满了各种变化和可能,那就意味着对教师智慧和人格的考验。也正因为如此,它激发着我们不断挑战、不断突破、不断建设,在过程中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家校沟通的问题既是难点又是要点,既是步履维艰,又是迫在眉睫。因为良好的家校关系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有了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我们的工作做起来也更能事半功倍,孩子们学习也无后顾之忧。
当我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我会思考: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不能寻求一种共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正好去年下学期,我接受学校的安排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的班主任,我以此为契机,将自己的理念运用到这次的班级管理中。班级成立之初,我首先秉承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理念,我希望家长不是站在学校的对立面,而是和老师一起共同成为孩子成长路上合力扶持、携手并肩的托举人。我希望通过家校双方共同的努力能让家长明白:当一个好的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更想让家长明白:家长也是教育孩子的主体之一,更是重要的主体,班主任并不是唯一的责任人,家长更需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与教育中来。靠着这个信念,我在接手的这个班级里做了以下工作。
提高班级凝聚力,打造班级品牌
新成立的班级,老师家长之间彼此熟悉的不多,更没有经历过磨合期,而刚入小学的小孩子之间习惯还没有养成,规矩还没有建立,那在入学后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程度的磕磕碰碰也在所难免。因此入学前的家长会上,我引用汉乐府的《长歌行》抛砖引玉,将班级命名为“青葵班”,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像一颗颗饱满的葵花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能互帮互助,有凝聚力,有生命力,也希望孩子们能像诗中所写的一样,能珍惜少年的时光,努力学习。有了班级设想,我又顺势制定班级公约:家长不要在群里发表不利于团结的言论,力争做到和谐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解家长燃眉之急,用真诚架起桥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已是工作的常态。每当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时,我总是会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我会怎样?”当我设身处地地去想,往往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上学期,我时常接到不同家长的电话,但都反映了同一个情况,就是他们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一个姓赵的女孩同桌,原因是这个女孩总是欺负人,还动手打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我观察了这个女孩和同学相处时的情景,并和女孩的妈妈进行了交流。女孩妈妈告诉我,他们家里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爸爸,经常一言不合就张嘴骂人,但每次打骂完孩子后又愧疚不已。我把在学校看到的现象和孩子长此以往这样下去的后果跟她妈妈进行了沟通,女孩妈妈深有体会。经过我的疏导和反馈,孩子的父母也认识到: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上学期结束时,孩子妈妈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她告诉我,家里现在的气氛祥和多了,女儿性情开朗温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新交了很多朋友。
创设多种活动,灵活运用沟通方式
理解取决于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日常和家长沟通最多的方式就是微信和电话,不是不好,而是相对于其他方式,它缺少温度和感知。正好前段时间学校举办艺术节展示活动,这是一个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了解孩子校园生活的好机会,我在班级群里发起号召,鼓励家长献计献策,共同筹划节目。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卢泽茂同学的爸爸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为我们排练了一个“小小解放军,军操汇演”节目,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每天都会把家长训练的图片和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给大家看,其他的家长被他这种集体荣誉感深深地感动。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来,严子轩同学的妈妈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给孩子们送来了精美的文具盒,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孩子们在爱的沐浴下逐渐懂得感恩,并慢慢学会传递爱与温暖。目前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多了理解与温情。不同形式的沟通,让我们彼此之间多了同理心,班级的凝聚力也油然而生,而爱也在其中流淌。
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和家庭教育怎样做才能更有效?这是我今后要思考的问题,还需要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有效,让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我的教育管理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初心不改。我只是愿意把教育当作过日子,每一天都全力以赴,每一天都能发现孩子的美好,欣赏孩子的美好,回馈孩子的美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