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园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固始县郭陆滩镇仰山小学 李中刚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插田就是插秧。说起插秧,我的脑海中就会自然地呈现一幅动感的画面:纵横交错的沟渠和田埂把田分割成一块块的水田,水田里注满了水,像是镶在大地上的一块块明镜,在阳光下闪烁着。田埂的上的人戴着发黄的草帽,挑着满满的两筐秧苗快步地走着,吆喝着,水田里的插秧人弓着腰,一刻不停地摆动着双手,人在慢慢后退,水田在缓缓变青。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如果仅仅是读布袋和尚的这首《插秧诗》,你可能会觉得插秧这活还挺浪漫的。其实,插过秧的人,或是在农村生活的人,才知道这活有多辛苦有多累。

父亲常说“大米好吃田难种”。小时候,天刚蒙蒙亮,父亲、母亲,还有亲戚就来到田间。男人负责挑秧把和抛秧把。女人们则兵分两路,有的到秧池田里拔秧苗,有的到秧田拿着竹竿丈量间距,放好秧绳等苗来摘。插秧时,插秧的人一手拿着秧把,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秧苗插入烂泥中,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人的腰一直弓着,头也低着,时间一长充血胀人,直至实在难受时才艰难直起,缓解腰酸背痛。如果你一直站直,又会拖慢插秧的速度。可农谚有云:不插隔日秧。于是大家一趟又一趟地栽插,即使指头划破、蚂蟥叮咬,也要在傍晚来临前插完。当忙碌完,看着那水中天里插上了青青的秧苗,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疲惫的笑容。也许是在期待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吧!

如今的田还在,却已少见弯腰低头的插秧人,有的是田埂上驶过的一辆辆满载嫩绿秧苗的电瓶车,水田里缓缓而过的插秧机。只有那田角有着少量的补秧人。我也按照父亲电话里要求的那样轻轻地掰开秧盘,取两三颗秧苗,踏进那软软地泥土中,栽种下那一撮撮神苗。当我补完一块水田时,已是眼冒金星,直不起腰,原来真的是“粒粒皆辛苦”。

当我讲完这首《乡村四月》古诗,合上教材时,孩子们静悄悄的,没有平时那般嬉笑,这令我很惊讶,要知道他们是不屑于听这些的。都是村里的娃,对于秧苗或许有着另一番认识,或许他们的内心也种下了一颗神苗,在等待着生根,发芽,成长。

以前觉得,“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四月,人间最苦。到现在才明白,这样的日子,才是人间的净土,生活的归属。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始终都有那么一份存在:水田,插秧。没有一块地是闲置的,没有一个农人是闲暇的!因为我懂得,也希望孩子们能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此,一路走来,我始终坚信不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