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丝瓜络余秀琦


记忆里我家的院子很大,是规整的长方形,整个地面铺排着光洁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经过河水山洪的冲刷,一粒粒光滑坚硬,工匠们根据大小形状铺排成不同的图案。有的像太阳花,有的像树叶,还有些像散落的星星。 在院子的东西角,妈妈僻出面盆大的空隙用来种丝瓜。丝瓜既可食用,又可遮阳美化庭院。

每年的春天,妈妈移植来三棵丝瓜秧,周围圈起荆棘以防鸡鸭啄食。不出一个月,丝瓜便爬起长长的藤蔓。丝瓜嫩绿的手不断地延伸,沿着事先搭好的木架向上攀爬。向上,向阳,一路欢唱。在碧绿的叶子间,开出鹅黄色花朵。

花谢后,结出一根根小丝瓜。风吹雨打,丝瓜一天一个样,到了初夏,丝瓜就可食用了。

打个鸡蛋丝瓜汤,再拌个凉黄瓜,蒸一锅地锅馍,当见朴素中的美好。每逢傍晚,院子熏起艾草,搬出小方桌,在丝瓜架下山里人家的晚饭开始了。 此时的丝瓜籽少肉厚,入口清甜,是平民的消暑圣品。

但每年妈妈总是留下一些丝瓜让其老在秋风中。

到了深秋,一场场秋霜压下来,丝瓜叶老藤枯,而蔓上的老丝瓜却呈现出生命的质感。

剥去褐色外衣,倒掉哗哗作响的丝瓜籽,洁白如玉的丝瓜络映入眼帘。它们脉络清晰,纹理细腻,《纲目》云:“(丝瓜)老则筋丝罗织,故有丝、罗之名。”入药用其筋络,故名丝瓜络。

总是很公平,在赐予沧桑的同时也把沉淀之美柔韧之力随手相赠。 天不欺我,一把老骨耐摔打。可不是,就像妈妈,经过岁月洗礼,老成了一根丝瓜络,每根脉络里都有光阴的痕迹,每条经纬中都镌刻着岁月的流转。

隔壁王家婶子不下奶,妈妈让用丝瓜络煎水服之,三两次下去,无药而愈。喜极,大赞丝瓜络的神奇。

妈妈把余下的丝瓜络剪成大小均匀的等份,用来洗碗,除污能力堪称魔法。

丝瓜络,即使生命走向终结,仍然不忘发挥光和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