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如何煮好一碗面


李柏林

天气冷时,我总会想念一碗面。煮面很快,但是让一碗面变得令人念念不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时候,家里做面条,通常是一件有计划的事情。比如要在前一天晚上,母亲和我们商量好,是吃排骨面还是吃鸡汤面。若是排骨面,那第二天父亲就要起个大早,去菜市场买新鲜的排骨,还有带着露水的香葱,还要买上一点菌菇,红枣枸杞,一样都不能少。

回去后,先将排骨焯水,然后香葱洗净,菌菇泡发。接下来,母亲会取出炖汤的砂锅,排骨铺底,加上泡好的菌菇,再摆上葱姜蒜,以及红枣枸杞,加入适量的水,便开始在炉火上炖着。

我们围在炉子旁取暖,香气弥漫在屋子里,经久不散。汤熬好时,通常已到了中午,母亲将汤盛进锅里,再来一勺排骨,放上一把面条,不到5分钟,面条便熟了。加上一点食盐调味,再点缀一点香葱,一碗营养且美味的排骨面便做好了。

面条浸在汤里,吃上一口,仿佛能感受到那些蘑菇在山野中的气息,又能感受到时间在食物中沉淀的醇厚。母亲总是嘱咐我们多喝点汤,说营养都熬在了汤里,我喝上一口,有排骨的鲜、菌菇的香,也有红枣的甜,还有淡淡的咸,那滋味要慢慢体会。

若是鸡汤面,就得忙上一天。清早,父亲就开始烧热水,母亲开始杀鸡洗鸡,要耗上半天时间,才能将鸡处理干净。待到吃过午饭才开始把鸡炖上,等到这碗面上桌,已是黄昏。

如今有了电压锅,虽然煲汤的时间会有所节省,但还是比别的食物慢的。而我每次煲汤,宁愿为一块姜或是一棵葱再跑一趟超市,也不愿味道消减掉一分。因为母亲说过,既然决定煲汤,就不要因为细节而让汤差点意思,一点点的缺失,都能让味道大相径庭。所以我一直记得,不敢怠慢。依旧是煮面5分钟,准备却耗尽了很多个5分钟。 忙碌的时候,我也会做清水面,水开煮面,加上几片青菜,一点调料,便可以出锅了。虽然迅速,只是那味道从来都不值得怀念,纯粹是为了果腹。有时候去外面吃一碗面,味道是好的,却经不起推敲,细细回味,发现是各种调料混在一起的味道。不敢多吃,害怕对身体不好,只当作是过了个嘴瘾。

后来才发现,一碗面煮得好不好,不在于面条,而在于汤。很多面店提起自己的面,也不会形容面的特别之处,反而会强调选用了什么食材,又熬制了多久,是这些底料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让每一碗面有了不同的味道。

其实,写作也像煮面。文字便是那一根根面条,没有太大的区别,正是因为每个作者的角度不同、知识不同、阅历不同,才让汤底不同,所以煲出来的作品,才会各有千秋。

好的文学作品有精心的准备,也有丰富的阅历,更有时间的沉淀。读者看后,不仅会赞叹文章的好,还会反复品味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而因为思考获得新的成长。但相反的是,若你的脑袋空空,找不到任何有意义的食材放进你的文字里,又一味追求速度,那么你的文章便如清汤寡水煮面,如何让人念念不忘?

其实除却写作,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别人的成功,会认为那是技巧,是天赋,是幸运,却从没看到成功的背后,别人做了多少准备,沉淀了多少岁月,又耗尽了多少心血。 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让一碗面变好的,从来都不是面,而是汤啊!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