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方德春: 光影下的匠心与传承


本报记者 张 勇

夜幕降临,村头广场上,搭起了皮影戏台。锣鼓家什一动响,灯光映照的白幕上,小皮影在匠人手中上下翻飞,道不尽岁月沧桑和人间喜悲。台上极力舞弄,台下沉浸戏中,仿佛整个乡村都融入这一台戏中。这就是平桥区高梁店乡皮影艺人方德春的光影时刻。

年近六旬的方德春,是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他的父亲也是皮影艺人,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5岁那年,方德春正式拜平桥区王岗乡侉子营民间皮影艺人刘西山为师,开始系统学习皮影制作工艺和唱腔,追寻扎根心底的梦想。17岁时,方德春已小有所成,他跟几个共同爱好皮影的朋友组建了申阳台村方氏皮影戏剧团,在平桥区高梁店乡各村及湖北省交界地区为乡亲演出,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大家对方德春精妙技艺情不自禁地赞叹。“要吹要弹要唱,还要操作皮影,皮影戏是一项综合的艺术,涉及音乐、美术、历史等多个方面。”方德春说,“皮影是用熟牛皮制作,先将牛皮处理干净,使用药物让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5种纯色上色。不仅工序复杂,而且对工艺要求很高,不能出半点差错。”

每年,方德春都能演几十场皮影戏。为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他经常到敬老院、学校等地免费演出,为的是让老一辈人还能看到皮影戏,也让孩子们能够了解皮影戏。2021年,平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批准建成申阳台村“信阳市平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022年,在信阳民间艺术巧手大赛中,方德春荣获了“信阳民艺巧手”称号。

“皮影戏太有魅力了,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歌颂了真善美,风趣幽默,我一心想把它传承下去。只要有人肯学,我就会毫无保留地教,一不收费,二不怕累。”现如今,已有12名弟子拜方德春为师,学习皮影的制作和唱腔,共同传承非遗文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