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故事汇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邻 居


赵思芳

香河村地处在豫南三个县的交界处,这个小山村连一辆通向乡镇的汽车也没有,更别说通向三个县城的汽车了。现在这儿的人要想出去,必须预定网约车或者自驾车。它有两条通向村外的官道,一条通向本乡镇的柏油路,但年久失修,也变得坎坷不平了。另一条是通向邻县的一个集市的水泥路,近些年刚修,也还算平坦。这两条官道也只能满足人们赶赶集市或者到别的镇上打车之用。

改革开放前,这儿的人守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改革开放后,人们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村里年轻力壮的人长途跋涉,辗转一个车站又一个车站,奔向遥远的城市,去建设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年岁久了,好多人就在城市落了户,再也不愿回到贫穷而闭塞的故乡。可有些人一辈子也去不了大城市,就像韩大妈和英子。

韩大妈年老体衰,走远一点儿就迷失方向;英子儿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她常年靠着两只手在自家的庭院里走来走去,别说去城市了,连家里的大门就迈不出。她们只能通过那些开着小车回乡的邻居们口中的描绘,想象着城市的模样,眼睛里无不流露出艳羡的神色。韩大妈一个人守在老宅子里,几个儿女有去乌鲁木齐收废品的,有去杭州干建筑活的,他们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常寄点钱给韩大妈花销。英子因残疾严重,终身未婚,和年迈的父母一起过话。耳聋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还需要残疾的她来照顾。哥嫂们也都远在他乡谋生,他们考虑到英子生活没有着落,向县民政局申请救济,救济款也只能供她维持生计。

青壮年人一走,村子里空荡荡的,再也没有先前的儿童嬉戏、牛马欢腾的景象,村子似乎一下子衰老了很多。因没有青壮年人在身边,作为邻居的英子和韩大妈就相互帮衬。韩大妈外出干活,顾不上择菜、包粽子,就把活送到英子这儿来,等到韩大妈干活回来,英子早已替她做好了。英子不能站起来,韩大妈就帮她提水、帮她搓洗衣服。时间久了,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村里的留守老人说,她们俩看上去像母女俩。

英子还算年轻,头脑也还灵活,春节期间,她跟回家度假的哥嫂商量,想在家开个简易的超市。想到她们家靠近村支部,又临近公路,开个超市,还是有客源的,哥嫂很快同意了。说干就干,做货架、进货物,没几天超市就开张了。英子的超市卖的有烟酒、食盐、卫生纸、铅笔、本子、饼干、辣条等。春节过后,赶集的、上店的、上学的,都经过她家门口。英子每天连本带利都能卖上一百二百的,一天算下来,也能挣个几十块钱。

看到英子开了超市,每天都能进账,比在地里劳作变现快,韩大妈心动了。韩大妈提着筐子到集市买点小货,有日用品、孩子们用的文具和爱吃的零食,趔趔趄趄地走回来了。在家门口水泥地上铺上床单,将集市上买回的东西摆上来。开始营业那两天,正赶上双休日,留守的老人、孩子就近到她家买些食盐、纸烟,本子、铅笔等,韩大妈心里乐滋滋的。可到了正常上学时间,到她家买东西的人少多了。韩大妈感到蹊跷,就走到外面看看,突然发现英子家门口聚集很多小学生,原来孩子们课间都到了英子家买东西了。韩大妈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不是滋味。

“喂,你们几个小孩儿,跑这么快去哪儿?”

“去英子阿姨家买本子,一会儿上课用。”

“我家也卖本子,到我家去买吧。”

“不行啊,奶奶,下课时间短,我怕来不及了。”

几个孩子绕过韩大妈,跑到英子家的超市去了。韩大妈朝英子家看了看,她明白了英子家的生意比她好的原因,原来英子家超市正对着村小大门,而且门前的路就通往集市的道路。

丁零零,韩大妈听到下课铃声响了,她提起装文具和零食的筐子,就往村小门口跑。几个孩子下课就围过来了,有的买了本子,有的买了饼干、辣条,不一会儿,韩大妈筐里的东西卖得差不多了。

坐在超市的英子纳闷,下课了怎么没有一个孩子来她这儿买本子呢?难道小学校放假了?放学时,有个小学生来她家超市买辣条吃,从这个孩子口中得知,原来课间韩大妈提着筐子去学校了。英子很是震惊,难怪韩大妈这段时间不来她家串门。此时,英子眼前浮现出往昔两个人相互帮衬的情景,英子多么怀念昔日的情谊,没想到两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