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灌河源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母爱如水


卞晓峰

我的母亲出生在豫南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她性格温和、勤劳简朴、恤老育幼、热情待人。她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长大,因为是家里的第一个女孩,所以很受姥爷、姥姥的宠爱,直到她的弟弟出生之后,受宠的对象才逐渐转移。

母亲一生辛苦奔波,劳累劳作,她把自己全部的爱投入我们姐弟六个和父亲身上。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她付出了全部,自己却什么也不舍得,自己的衣服穿旧了也不舍得买。姐姐多,常常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然后继续穿直到不能再穿。有时我就想,为什么做母亲的就这么不容易呢,为什么把更多的爱给予别人呢,她也可以为自己呀。或许这就是母性的伟大吧!不记得是什么人说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是否有人统计过其确切的数字不得而知,但所有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个爱孩子的母亲。

印象中全家最早起床的总是母亲,无论多么忙碌,她总不会忘记起早清扫大院子,照顾牲畜。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一副忙忙碌碌、风风火火的样子。赶上农忙的季节,母亲早早起床做饭,随便扒几口就撂下碗筷,饭还在喉咙口,就急急忙忙拿起锄头出门去上工。中午从来没有休息过,不是忙这就是忙那,晚上下工回来丢下了锄头又拿起了扁担,挑起水桶到菜园去浇菜,不忙到天黑不会回屋。

那时的母亲中等身材,圆圆的脸庞被太阳晒得黑里透红。大集体的时候,靠挣工分吃饭。由于父亲常年在学校教书,我们兄妹都还小,家里只有母亲和大一点的姐姐两个人挣工分,因此每到秋收分粮的时候,母亲为了多分一点粮食好养活我们兄妹,总是要和生产队干部吵闹几次,哭好几场,用母亲的话来说是“稻一场,麦一场。才能得到生产队干部的同情,多分一点粮食”。那时的母亲很可怜,为了子女们能吃饱肚子,不惜把自己的自尊放低,真是低到尘埃里去。

由于家里孩子多,几个姐姐都在上学。三姐考初中那年,初中搬到街上了,离家远了,加上家里正缺劳动力,三姐读完小学就辍学了,留下很大的遗憾,其实三姐是很聪明的。后来实行了责任制,分田到户。家里的责任田在搞农业植物保护连续两年取得了大丰收。由于父亲有工作,家里缺少男劳动力,耕田打耙处处求人,印象中叔伯家哥、邻居、亲戚朋友在农忙时候都是我家常客,姐姐学校放假的时候也为家里搭把手。那时的母亲干起活来有劲儿,忙完责任田,就忙菜园,还上街卖菜,农闲时节,就忙着照顾老人、小孩,一家人的日子在母亲的辛勤打理下,过得红红火火。

后来搬家进乡里后,离开了土地的母亲清闲起来反而不习惯。虽然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读书和父亲的起居,负担依然很重,但比以前在乡下的时候,体力上轻松些。母亲开始闲不住了,在小学旁边的田里种菜,后来又捡邻近农场人不要的菜地来种,小菜园里生机盎然。母亲天天乐此不疲,打理秧苗、除草、浇水。母亲对小院的极大热情,让小院的蔬果一片生气勃勃。细枝上的四季豆个大饱满,一串串如爆竹一般,甚是好看;水黄瓜个个修长嫩绿,无需摘下,只远远站着就能闻到淡淡的清香;辣椒点缀在一片青色里,显得格外诱人;各种绿叶蔬菜应有尽有,上海青、小油菜、汤菜、香菜、菠菜,琳琅满目,吃不完母亲就送给邻居分享。

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经历了多少艰苦的岁月,母亲的白发增多了,我们也渐渐懂事了,成家了立业了生子了。但是在2008年一个周六的清晨,母亲因为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我们,成为我们终生的遗憾。

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勤劳、善良、吃苦、奉献。常言说得好:“水有源,树有根,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山高,比海深。”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的恩情也是我终生报答不完的。我深深地怀念我的母亲,也希望自己能有像母亲一样的大爱和情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