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平
沈凡与吾父是挚友之交。我在信阳市上高中时,常去他家借书,见他家满屋皆书,对我这个乡下穷学生热情相待,又见他是慈眉善目之人,我对他第一印象颇佳。
他和吾父经常在一起切磋戏剧创作,使我对文学艺术有了兴趣,也对我的弃商从文起到很大作用。
今春,沈伯给我寄来了他的文集,拜读之后兴奋不已,从文集中发现了许多过去我不知道的“亮点”,他是一位辛勤的农夫,在文艺园地里播种、耕耘、挥洒汗水。
沈凡是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小庙村人,曾任小学、中学教师,直至1976年调入信阳地区文化局剧目工作室从事文艺创作。1984年任信阳地区创作室副主任,后为戏剧研究所副所长至退休。经过不断学习提升,一步步成为著名作家。他有多种头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剧协理事。各项文学事业都做得风生水起,成绩骄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岁月可以为证,16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52本书,无一自费。加之在报刊上发的大量文学作品,发表总量达1100万字。
1990年,省委宣传部决定拍一部反映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史的大型电视片,向建党70周年献礼。此任务交河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完成,省文化厅又交给信阳地区文化局完成。由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谢甸任摄制组组长,拨了专款。信阳地区文化局党组研究决定,由沈凡执笔创作,阮超配合。沈凡完成了脚本的写作,后经剧组、局、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审核通过,遂起名为《丰碑》。全片共六集,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题写片名,1991年7月1日在河南电视台作为献礼片隆重播映,后在中央电视台七台播映。此为沈凡一大创作业绩。
此外,还有电影《罪爱》,2010年由海南影业公司拍摄(合作);他的电影《一个和七个》,将由海南鸡公山影视公司摄制,拍片时间初定于2022年疫情解除之后。
沈凡创作的报告文学《以校为家》,计4000字,于1963年在《文汇报》头版发表,编辑部写了“读后感”,当年的《人民日报》发表一篇评论该文的文章,估计这也是迄今信阳无人企及的。
沈凡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也很有成就,20世纪80年代在全省很有影响。因发表的一篇儿童文学类短篇小说在全省反映较好,参加了河南省小说创作座谈会。省少儿社拟从全省选调两人任编辑,其中之一就有沈凡,后因故未去。
中篇童话《没有生日的孩子》在河南少儿出版社出版,1987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三等奖”,此大奖由河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评奖委员会颁发,含金量相当高。
儿童文学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首先要有童心,要与孩子们交朋友。沈凡心地善良,做事儿细腻,不管是苕龄少年还是青年小伙儿,抑或耄耋老人,他总是童心萦怀,常持“思无邪”,与人为善、体恤弱者、帮贫扶困,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之表现,大家有目共睹。
戏剧创作方面,他的社会兼职是1989年由河南省戏研所聘任为河南省戏剧创作特邀研究员。2000年任河南省剧协理事。我最先拜读过他80年代和陈炼石老师合写的多场喜剧《三花闹嫁》。当时信阳行署准备精心打造,在鸡公山拍成戏剧电影,三花中的主角是河南省著名艺术家谷秀荣,剧情起伏跌宕,唱词朗朗上口。因多种原因而搁浅,但此剧曾赴省会演出,并在省级刊物发表。
我拜读过沈凡写的《小院奇事》独幕现代戏,好像发表在《豫苑》上,当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一口气读完沈伯写的剧本。他写的戏,戏剧唱词十分顺口,像读诗歌,看完已是月上中天。那时的农村有蚊子叮咬,我身上被蚊子咬了几个疙瘩也浑然不觉,但很愉快。
这些年来,他涉猎广泛,民间文学创作、戏剧、影视创作,他都积极去做。
在我眼里,沈凡是平易近人的谦谦老者,如果说报晓峰巍峨于豫南,沈凡也应是文化界的峰峦,如果与老百姓相濡以沫,他同样是他们中平平淡淡、也食人间烟火的一位,这就是我心中的一个真实而又平凡且又不平凡的沈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