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碳为观止 三线合一的育人模式


——大概念背景下碳单元复习

信阳市羊山中学 李海涛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是对单元内所涉及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是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分析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特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进行教学评价,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对本单元或本专题三维目标的把握及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建构,引导教师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问题展开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人教版第七章“燃料”中与“碳”有关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整个专题以小精灵的“碳府之旅”为情景线,以小精灵的所见所闻为认知线,以小精灵的亲身体验为活动线,小精灵在与不同含碳物质的邂逅中,感知碳府世界的精彩,三条主线相辅相成,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期待和注意。教学本着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实验探究、启发讨论、归纳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了小精灵“碳府之旅”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思考的先行者。

“碳府之旅”第一站——了解各有千秋的“碳氏兄弟”,学生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物理性质;联系生活实际,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新型碳单质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最后通过实验展示、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并为认识“碳氏姐妹”做好准备。

“碳府之旅”第二站——结识芳华正茂的“碳氏姐妹”,对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设置“水中变身”“姹紫嫣红”“浑浊之谜”等小组活动,逐步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再由课堂回归生活,前后呼应。这节课以图片、实验探究贯穿始终,运用实验探究、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知,最终使新知服务于生活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强化“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

“碳府之旅”第三站——再会“干冰姑娘”,这一站小精灵和同学们一起制取二氧化碳,借助学生对“干冰”的兴趣,引出本节课题;通过对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分析,得出在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接着对反应原理进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组药品从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展开探究活动;再以怎样才能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为导向,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让学生感悟在选择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物理性质等因素。最后启发学生就地取材,用生活中废旧品来代替实验室器材,组装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设备。

“碳府之旅”第四站——参观燃料展厅,小精灵来到燃料陈列室,跟着同学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燃料,依次了解燃料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及重要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这节课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小精灵和同学们一起体会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等,感受到了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本节课教学设计里没有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所选取的一些练习难度较大,基本为中考题,这样的难度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有点力不从心,从而使他们散失信心,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收获,这对我也敲了一个警钟,在每一节课上,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当然不是面面俱到,但是要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所以,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将部分题目的难度降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知识、思维、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关注知识线,才能把握好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让课堂教学具有效度;关注思维线,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现知识学习与观念建构、素养提升的有机达成,让课堂教学具有深度;关注情感线,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让课堂教学具有温度。

“知识、思维、情感,三线并进,融合一体”。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知识线为基础,以思维线为核心,以情感线为纽带,促进课堂三维(认知、行为和情感)投入间的良性互动,那课堂教学就真正地回到教学的原点,就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