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故事汇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人才张


周传奇

“小刘呀!你下安宁县帮我捎一盒茶叶给‘人才张’。”

“谁是‘人才张’?”

“你到了就知道!”

上司交代的事,刘干事自然不敢含糊,也不便多问。

去安宁的大巴上,小刘闭目养神,依稀听见前排两人谈笑关于安宁县的话题。车驰人困,不觉间睡着了。突然,“嘟嘟”一声长鸣,小刘惊醒。看到前排有一空位,显然有人提前下了车,靠窗那人正侧目赏景。

此时清醒的小刘想与那人续聊安宁县的话题,凑到前排落座。似乎惊动了那人,转身便问:“年轻人,到哪儿?”

“安宁!”

“真巧,我是安宁人!”

“你可知道安宁的‘人才张’吗?”

“就是人事科副科长张顺安吗,那个人啊,性子太直,屈了才!”

话匣一开如放水,关也关不住。小刘饶有兴趣,刨根问底;那人心直口快,娓娓道来。不觉间到了安宁站,意犹未尽的小刘下了车,步行不远,右拐200米就到了政府大院。

推门,请进。一位中等身材,穿着朴素的中年人背对着他,正在柜前翻看资料,他背后桌上有一沓资料、一本翻开做有笔记的人事杂志等日常办公用品。

“找我什么事?”那人转过身,50开外,浓眉大眼,一脸严肃。小刘心想,就是这么个貌不出众的人,人称“人才张”,令他诧异。

“张科长,周处长让我把茶叶送给你。”小刘说完,放下茶叶便往外走。

“别走!待我问问,是不是这么回事。”他大声叫住小刘,掷地有声。

说着便低头摆弄手机,“嗖”声响起,他微微一笑。“收了,谢谢你!”严肃的面容终于舒展开来。

“这人真怪!”小刘自言自语地走出办公室。

一天,乡下偶遇检查工作的他,小刘顺口就喊“人才张”,他一愣,一脸苦笑,似乎有难言之隐。

“难道喊错了?”小刘不知所措。

身旁的村支书见此解围:“小刘呀,他就是这么个怪人,不喜欢别人这么称呼他。”事后得知,他对“人才”二字很敏感,心中有一肚子苦水。凭他的才能,至少可以在市里谋得一官半职,可临近退休的他还在副科岗位上,一熬就是好多年,原地不动。

后来,小刘遇见他,叫“张科长”,他听后满面笑容,“哎”声答得自然。

“张科长,你从基层土生土长,一级级向上干,能够在人才济济的政府大院扎住根,谈何容易,没有两把刷子能行吗?这不是人才是啥?”小刘真心实意地说。

“啥人才哟!”他嘿嘿一笑,“不过在我手下的确出了不少人才呢。”谈起手下的人才,他眉飞色舞,情绪高涨。

20多年前,上级给他分配来两名大学生,他发现高个小伙的理论文字功底好,是当领导秘书的料;矮个小伙对农副业生产情有独钟,所写文字有独到的见解。在他的大力推荐下,一人成为领导的秘书,一人是农技局的骨干。

有人赞誉,说他慧眼识才真本事;有人调侃,说他忘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故而,笑称也好,美称也罢,“人才张”就这么顺口叫开了,反而忘了他的本名。

一天闲聊,小刘无意间听到有人夸奖“人才张”:“别说!他还真不一般,是一个有原则、有故事的人。”

10多年前,他下乡考察干部时,有个预选对象是领导的亲戚。可基层反映此人能力弱、官欲强、爱假公济私。考察后他硬是没签“同意”二字,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自此以后,不是说他年龄大,就是学历低,更有“憨笨”无名头的借口,错过多次被重用的机会。然而,那位乡干部异地重用,多年来一路高升。

近几年,政治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当年走歪门邪道的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如那位违规提拔重用的领导亲戚因受贿锒铛入狱。对此,“人才张”感慨颇多:“才不配位,才德不称,终究要下课。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在于官位高低,身前有多少美丽的光环,而在于自身的修行和操守,在于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多少贡献。”

如今临近退休的“人才张”越老越有活力,他对问候或看望他的年轻人说:“有你们经常问候我、看望我、感恩我,我心安释然,一生值得。你们恰逢其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无愧人民、无愧党!”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