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大山里的元宵节


潘新日

也许,你不会相信,儿时的元宵节比现在隆重多了。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每年的元宵节,远近的房舍都挂起了红灯笼。那时,没电,照明全靠蜡烛。在朦胧的光线中,灯光梦幻般地将隐没在山间的一个个村落勾勒出来,如一张张静静的山水画,使得整个山乡沉浸在节日的祥和与欢乐的气氛之中。

每每此时,红,让整个世界都充满喜庆和幸福。

元宵节的白天属于大人。清晨,山村的女主人早早起床,动起了油锅。油条、糖糕、菜盒、糍粑,火塘里架着劈柴,一年的希望在此时火热起来,就在女主人忙着准备一天油货的当口,男主人提着裤子,响着清脆的咳嗽声走出堂屋,嘴角悠悠地燃着烟卷,纯朴的心陶醉在元宵节的兴奋里。

这一天,男人们会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打牌的专心致志,聊天的,吹得云天雾地,好像整个世界就是他们的,根本没有一身雨水,一身泥巴的狼狈,日子显得悠闲而又美好。

过节了,家里的牲畜、家禽,也会和主人一样,会有元宵和糍粑吃。母亲说,鸡猫狗都有个节,既然过节,就让它们和我们一起过。如此,心里便坦然多了。

当然,鞭炮是不可少的。元宵节的山村真热闹。鞭炮从早上到夜晚也不会停,“噼噼啪啪”地炸响,为山村带来了吉祥。

一大早,大人们忙着在自己的门前拉彩灯,挂自己扎的灯笼。村子里没有花灯,也没有灯会,但各家除了过年的红灯笼,还要挂自己亲手做的灯笼,点蜡烛的那种。

如此,天一黑,山村便浸染在一片红色里,浸染在难得的喜庆里。

节日的山村,黄昏是迷人的,满地的灯亮起来,如盛开的花,灿烂着,辉煌着。老人们围坐在烧得通红的老树根旁,回忆着往事,感叹着今天的幸福和欢乐。孩子们在一旁嬉戏,追打,笑声像流水一样清澈。

村前的古槐树下,不约而同地聚集着村中的男女老幼,他们在看村里的年轻人玩舞龙游戏。龙是板凳龙,一条一条地接起来的。年轻人舞得满头大汗,村里人看得目瞪口呆。这是山村里约定俗成的节目,年年如此,岁岁再现,似乎是不变的规律。也是,多年的传承,习惯了。

山里清净,乡亲们只有在节日里才会看到舞龙、玩狮子,他们是要在龙腾虎跃的青春迸发里,感受龙的图腾,回味青春的光芒四射。

节日,总是刻骨铭心的怀念,藏着很多笑声和希冀。

吃过晚饭,大人们开始观灯,每家每户门前,堂屋的供桌上,牛棚里,猪圈旁,厕所里到处是闪动的蜡烛,明明灭灭的光芒,十分壮观。

很多老人还要在池塘里放灯,一盏盏烛光在水里飘着,倒影闪烁,我们称之为掉在水里的火,好看极了,据说是为了安慰水里的神,期盼来年风调雨顺。

而一个村子的孩子们则提上灯笼,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一家一户的约行,然后,大家聚在一起,排着长长的队伍,连着闪烁的灯笼,就像一条长长的火龙。

大家一起说着、笑着,转完了整个村子,大孩子便领着小孩子和邻村的孩子汇合,在两村接壤的稻场上碰灯笼。元宵节,孩子们的灯笼决斗永远开心的,充满诱惑的,笑声随着一个个灯笼碰破而凋落在元宵节深深的夜色里。

也会有小一点的孩子会心疼地哭,但很快,他们会咧开嘴笑起来。因为,大家的灯笼都会碰破,都会灭掉,怅然若思地遗憾都会有,都会心疼一下,之后忘记掉,幸灾乐祸于其他人的惆怅里。

大山里的元宵节是简单的,朴实的,甚至带着泥土的味道,但却永远诱惑着我们,无论我们走得再远,也要赶回去领略儿时的记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