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将向何处去?通过进化论,人类了解了自身演化历史,知晓了“我们从何处来”。通过遗传科学,人类弄清楚了自己的基因密码,明白了“我们是谁”。然而,“我们将向何处去”还没有很好的答案。我撰写《下一站火星》一书,就是试着从火星探测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
作为一本航天类科普读物,“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是绕不开的话题。自人类祖先从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的荒蛮时代走进文明时代,头上的天空便是人类最神秘的未知领域之一:无边无际的万象星辰、波诡云谲的电闪雷鸣、瞬息万变的风霜雨雪……天空之外是什么?那里是否有人类向何处去的答案?在2000年前的华夏大地,屈原就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千年之问。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今天努力探索宇宙,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进入20世纪,人类科技迎来重要节点:航天技术飞速发展,让人类冲破地心引力和稠密大气的束缚进入太空。当下,火星探测已成为世界航天强国倍加青睐的领域。
为什么要探测火星?首先,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比较有限,还有很多“谜团”有待揭开。一光年约9.5万亿千米,如果人类步行走完一光年,至少需要数亿年,就算坐高铁一刻不停地向前冲,也需要几百万年。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宇宙目前可探测的半径已经达到465亿光年。其次,宇宙这么大,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岂不遗憾?地球孕育出万千生命这一事实,说明其他天体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再低,也不会为零。那么,在宇宙中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到底有多少?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摇篮里,人类能否走出地球,探索新的家园?人类对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入。在两颗位于地球附近宜居带的行星中,金星已被证实不仅难以探索,而且探索价值有限,火星自然成为人类目前深空探测的“下一站”,是我们迈出地月系统乃至迈出太阳系的“前站”。
该书还以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规划为基础,畅想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的综合技术方案。全书最后部分展望人类未来开发火星的场景,如人类如何在火星上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以及如何更进一步展开宇宙开发之旅,激发读者对未来宇宙航天的想象。
人类幻想火星探测已经很久,航天时代的实际探索也尝试了60多年,而且还在不断加速,很多人正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希望我们共同见证人类探测宇宙的新篇章。
(据《人民日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