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幸福的味道


张 喆

南方的大街上,你总能看见一个小贩推着手推车,车上载着个大圆泥炉,朝天的小圆炉口周边堆放着熟的、生的红薯;炉内通红的炭火,围放着正在烤着的红薯,周围的空气飘荡着香甜的味道,氤氲不去、时淡时浓,随着风,一路紧紧地跟着自己。静等顾客到来,烤红薯的小贩脸上总是挂着谦卑的微笑,令人忍不住想起家中的父老乡亲。

小时候,家里穷,青黄不接的年月,没有谁能顾得上别人。那时候的农村人便会想方设法地挖野菜、开荒,种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配在正餐里,得以喂饱一家人的肚皮。种下的红薯、南瓜呀什么的,都极为珍贵,眼看着地里的红薯苗一天天长大,父母精心侍弄着浇水、施粪、拔草;到红薯长出拇指般粗细,便天天早出晚归地看守着,生怕被人偷了去。有时家里实在缺菜少粮,红薯叶子也能凑合一顿,父母掐一些嫩尖叶子,烧一锅滚烫的水,把洗净的红薯叶倒入开水里滚一遍,再捞起来放进热锅里加入一些油、盐,彼时的红薯叶便成了人间最美味的佳肴,一家人围着唯一的菜盆,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很快抢个精光。

秋收到了,大家在喧哗、喜庆中揪叶拔根。大人拿锄头,小孩子们背箩筐,挖起的红薯还没来得及捡拾归并,孩子们便抢先抱着几个红薯,到水沟边或小溪里洗干净,一人一个,坐在地里咬得咯咯巴巴的脆响,那股清凉甘甜的味道虽然不如熟红薯香甜,但咀嚼的人依然满口生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一家人边吃边说着话,有人噎着了便会引起大家的打趣逗乐。幸福的感觉,在秋天的风里轻轻飘荡。

把红薯收回家后,以后的每餐稀饭,因为搭配了一些煮熟的红薯,一家人倒也能勉强吃饱。有时,心细的父母还会在灶炉间的草灰里烧上几只红薯,待一阵阵香气从灶间传出来时,父母从灰里扒出烧黑甚至烧焦的红薯,拍打干净上面的灰草,交到旁边等待的孩子手中,孩子们三下五除二地揭掉面目全非的红薯皮,争舔着薯皮上未剥落干净的红薯肉。那时的红薯,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能填饱肚子,无异于也是世上最美味的点心了,是他们眼里的山珍海味。

土改分田到户后,贫瘠的农村,在各个家庭勤勤恳恳的操持下,日子便一天天滋润起来。加上国家沿海地带的开放,富余的劳力又能外出挣工资。从农村走出去的人,在为国、为家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在这些农村打工者中,有不少成为老板。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红薯这道最朴实的农家食物,被大家慢慢地遗忘在脑后。

如今,漂泊在繁华的都市,有时和三五好友一起到酒店聚餐,也有怀旧的人,喜欢点上一盘红薯,此时的红薯,倒成了弥足珍贵的食物,大家在争抢中相互打趣起来。

坐进乡愁的光阴,街头暖暖的香气,若有若无地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偶尔,我也会捧着一个红心或黄心的红薯——我们年少时的至宝,坐在工厂的阳台上,仔细地剥着外皮,把热气腾腾的红薯一口口地咬下去,那股香味在唇齿间弥漫开来,心里便氤氲出快乐、幸福的滋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