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湖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文化是少年的甘露


李柏林

我的第一本历史启蒙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那个时候,在书籍匮乏的童年时代,成了我唯一的故事书。

打开这本书,是盘古开天辟地,是黄帝大战蚩尤。中国的文化从这里开始,历史的长河,也从这里流淌,流进了每一个华夏人的血液。

于是那个时候的我,痴迷于里面每一个故事。仓颉造字,盘古开天,大禹治水……是这些故事,让我在幼小的年纪里,回望到了更远的地方。有时候我生怕错过一页,因为那短短的几句,也许就是一个时代。弹指刹那间,甚至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部落的兴衰存亡。

时光在转,我在行走,却没想过,我背着这些故事,一走就是半生。

岁月是一杯酒,但凡认真的人,都是醉酒的人。

大禹治水,为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汤建立商朝,最后却逃不过武王伐纣的悲剧;李斯辅佐秦王,一扫六合;功成身退的范蠡,最终却想放浪于山野之间。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行走在中原大地上,有勇有谋,机智勇敢,我为几千年前人类的智慧感到钦佩。

但我也曾为里面的故事感到不平。那是岳飞骑在战马上,最后一曲《满江红》;那是浔阳江头,我始终不忍送别的白居易,正写着《琵琶行》;那是李商隐在孤独黑夜里,笔下的《夜雨寄北》……

当后来我发现,这些人竟然都出现在河南大地上。我如海边拾贝,将一篇篇璀璨的故事装入了我的头脑,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写进了我的记忆。

也许一个腹有诗书的人,眼睛里满是星辰大海。

人的出生有地域,人的生命有长短,可是文化没有,精神没有。这些人文历史,穿越风,穿越雨,跨过地域的宽度,从中原豫楚,到江南小巷,再到天涯海角。又跨过时间的长度,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再到唐宋元明清。而河南如同华夏的根,阅读那些故事,仿佛在看小树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庇护的永远都是下一代子孙。

张衡的地动仪是从这里发明的,韩愈的诗篇是从这里开始的,吴道子的画笔也是从这一处拿起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何止是字句篇章,还有那些看得见的文明遗址,考古文化,那些看不见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中国的姓氏从这里起源,夏商建都在这里,历史的文脉,民族的精神,从这里流淌。

他们喝着黄河的水,最后也将自己还给黄河,化成了黄河里的一朵浪花,滋润黄河边上千千万万的后人。那些人的作品固然重要,可是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青云之志和出世之心。

那是一种信仰,黄帝大战蚩尤,陈胜吴广起义;那是一种包容,范蠡见好就收,商鞅作茧自缚;那是一种奉献,张仲景治病救人,岳飞精忠报国。我们顺着一代又一代的足迹,凝望着华夏文化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蕴含的是博大的民族精神。

历史是一条河,而黄河边的故事,早已传入了千家万户。我们不断地改造、发明、创造,只为了今天的美好。这片土地上,那些人用一生散发光芒,而我们该如何感恩?是传承啊!

是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一遍遍地讲下去,是将这华夏精神传承下去,是永远知道自己的根,知道自己身为华夏儿女的自豪。而那青年才俊,该在最美的年华里,顺着时光往曾经走一走,顺着黄河往故事走一走,去寻找我们自己的东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不骄不躁,成为真正的龙的传人。千万别将这故事,遗忘在身后。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册。多少历史人文,是从这里踏出了他们的第一步,仅仅只是截取某个时间的某一段,就足以照亮整个历史。

而那些文物,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文化,早已经汇聚成甘露,滋润中原大地的每棵幼苗。但愿我们每个少年,都是那棵幼苗,将精神汇聚,将文化传承,经年累月长成参天的大树,汇成我们中原的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