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凌晨3时整,段有礼起床了,为了不吵醒妻儿,他很快轻手轻脚地离开了家。此时的凌晨,空气似隆冬般寒冷,裹上厚厚的旧棉衣,段有礼骑着电动车赶赴离家5公里外的平桥区爱心粥屋。想着环卫工人马上能吃上他亲手做的热腾腾的饭菜,段有礼顾不上扑打在脸上的寒风,加快了车速……
从家去往爱心粥屋的这条路,段有礼几乎不间断地走了三年。这样的坚持,对于常人尚属不易,对于自小患上小儿麻痹症的段有礼来说则更为可贵。“这些年除了去北京看病,从没间断过来粥屋!”脱下身上的旧棉衣,段有礼在爱心粥屋忙碌起来,切菜、熬粥、蒸馍……54岁的他虽然脖子偏向一边,腿也有些不方便,但手上的功夫一点不比别人差,干起活儿来利索迅速。
“三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凌晨坚持到粥屋义务劳动、还捐款捐物,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贡献。”爱心粥屋志愿者赵丽说。谈话间,前来用餐的环卫工人陆续来了,段有礼将盛好的饭菜送到他们面前。“谢谢,你们都是有善心的好人啊!”每一次来爱心粥屋用餐,环卫工人们心中都包含感动。
段有礼服务爱心粥屋缘起于三年前一个初春的清晨。“当时,我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60多岁的环卫工人,她坐在冰冷的水泥台上,衣着单薄,就着凉水啃着干馍,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里不是滋味儿。”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段有礼仍觉心酸。
得知爱心粥屋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段有礼马上下定了决心——到爱心粥屋帮助志愿者做饭服务。看着当初所见的那位环卫工人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早餐,段有礼心中的心酸渐渐融化了。 “能让这样一个收入微薄,辛苦劳动的群体吃上一顿热乎乎的早餐,我心里也是暖的。”
在不明情况的人看来,也许段有礼才更应该是被照顾的,因为夫妻二人均身有残疾。但命运的不幸并没有摧垮段有礼,他勤劳开朗,与妻子开起小卖部,养育儿子,照顾老人,一家人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因为身体的原因,段有礼对身边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理解与牵挂。2017年,他加入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对象主要是孤寡独居老人、贫困孤儿。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残疾人活动,包括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孤儿院关爱孤儿及留守儿童,到广场参加周日志愿者常态化服务,进社区放电影等一系列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四年来,他共参加了10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一千六百多小时,累计捐赠二千余元,被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和星级志愿者。
生命中的不幸不仅没有击倒段有礼,反而给他注入了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愿似葵花向阳开!”正如段有礼所言,“只要你想做向日葵,生活处处是阳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