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状元乡”的命脉:大石桥水库


王成保

大别山下“状元乡”——观庙古镇,人杰地灵,全靠大石桥一库之水的滋润泽被。

大石桥水库,就坐落在豫南商城县西部的观庙镇,在镇 政府南部大约三公里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总库容1172万立方米,集灌溉、防洪、饮用为一体,是观庙镇和汪桥镇两镇的生命之源。

它像一块巨大而又不规则的蓝宝石,镶嵌在三处环山的凹地,晶莹剔透,阳光之下熠熠生辉。这总会让人联想到一部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女主人公露丝那枚遗失的蓝宝石。它更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天空中行走如羊群似的云,朵朵洁白、朵朵灰黑,也会把山上的植物尽揽入怀。

大石桥水库东面是一座不高也不矮的山,起伏连绵,几乎盘踞整个柳大湾村民组。靠近库区这边的山,都栽满了板栗树,每到春夏,绿叶青葱,清香浓郁;深秋时节,满地厚厚的黄叶,像一条巨大的金色地毯沿山铺下。若站在高处,就能看见一条新修的钟观水泥公路从东蜿蜒而来,像一条玉带。这条公路大大缩短了商城至观庙的距离,也使观庙人进城购物或办事更为便捷。

水库的南部,视力所及,群山层层叠叠。近处,山色青翠,绿树葱茏,竹林一年四季神采奕奕,这一片是水鸟的栖息地。这些白色的水鸟,有时停歇在树的枝头上,有时在浅水区觅食,因无人涉足此地,这些鸟一直神态悠闲。稍远的山,颜色青黛。更远处的山高耸入云,山体黝黑。

它的西部也是起伏有致的群山。毗邻梅楼村,山上多是杂树,顺山腰西行,是一条延伸至梅楼村委会的一条水泥路。

高大的水库坝埂连接东西两山,长约三百米,底部宽约三十米,顶部宽约八米,高约二十米,内外都有岩石铺就的护坡。

大石桥水库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距今已经四十余年了。

修水库那几年,正是我在张湾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父亲正当壮年,和同一个小队的年轻社员们,自带大锄、铁锨、竹筐、扁担,在大队干部的带领下,步行十余里路,在大石桥修筑水库。那时,没有车辆运输水泥、钢筋、泥沙、山石,更没有挖掘机的巨大铁臂作业,我的父辈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挖的挖、挑的挑。偌大的坝埂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垒筑起来。

运到大坝上的泥土,用牛蹄一点一点地踩实,用石夯一下一下地往下砸牢,劳动的号子响彻山谷;用来护坡的石头,一块一块地用肩膀抬,不规则的石头又一点点地用钢钎凿,汗水湿透了粗布长巾,拧干再擦,护坡一点点地升高。

我的父辈们,就是这样只争朝夕、战天斗地。渴了就掬捧澄清的水喝,饿了就啃自带的干粮,累了就倒地休息。工地上干活时,听到的都是歌声、号子声、你追我赶的脚步声,还有红旗迎风招展声;休息时,你能看见的是他们席地而坐、抽着旱烟,能听见的是他们倒地就响起的鼾声。

修筑水库,我的父辈们从不偷懒从不耍滑,把最美的青春年华都默默地奉献在这里。

他们不仅修好了水库,还开山修渠,凿了多条像“青年洞”这样的隧道,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兴修水利”“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

屈指算来,当年那些参与这项巨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劳动者,如果还活着,该是古稀之年抑或耄耋之年了吧!其中,好多人已不在人世了。

可他们开辟的生命之源——大石桥水库,如今通过万象河以及涵洞渠道等灌溉着观汪两镇三十几个自然村的农田庄稼,同时,也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大石桥水库景区风景秀美,是鸟的天堂,一年四季都有游人来此观光旅游。

汩汩流淌的不单单是大石桥水库清纯的水,也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们青春的血汗,更是一直以来鼓舞“状元乡”的莘莘学子不屈的坚强意志。

饮水思源!我们理当永远地感恩他们,永远怀念那段火红的岁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