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系列报道之五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庄严磅礴存浩气


本报记者 张方志 文/图

滔滔淮河水,巍巍大别山。沃土多英烈,山水映传奇。大别长淮之地,自古英雄辈出,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仅当时不足百万人口的信阳地区就有30多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崇高荣誉。

为铭记英雄们曾经艰苦卓绝的奋战和他们建立的丰功伟绩,为了传承大别山革命精神,激励后世不忘历史,继续奋进,信阳市于2007年4月28日建成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并于当日正式开馆。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位于市区北京路和鸡公山大街交汇处往北约500米处,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陈展面积8300平方米,整体造型庄严肃穆、大气磅礴。

纪念馆陈展内容按时代顺序,以数千幅图片和实物对应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着重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其实,相较于其他13处建筑,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自身外在造型多半已不被人注意,但是它所承载的内在精神动力却早已深入人心。这里已经成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廉政教育基地”……人们每置身其中,总会油然而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记者第一次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在十年前的清明节。那天,去祭拜革命先烈英灵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之后,记者跟随众人进入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对纪念馆进行了全面的参观。参观的前大半程里,记者的心情分外沉重,当看到先烈们在艰苦至极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爱国运动的照片时,心生钦佩之情,又为苦难深重的祖国痛惜不已。而在看到失败一次次发生、死亡一次次降临在爱国志士头上时,内心更是悲痛万分。所以,那次参观,记者总想尽快结束。

不久后,记者对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进行了第二次参观。那一次,记者从开国大典开始,以时间倒退的方式进行参观。与第一次想尽快结束的心思不同,第二次的参观迟迟不肯向前,每一步都是痛。从天安门广场飘扬起五星红旗的欢腾鼓舞退回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大动荡,这种感受更加煎熬。

两次参观,两种方式,但是每一次都让人刻骨铭心,且每多一次,内心对纪念馆建立意义的认识就更深一层。习近平总书记说,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存在不正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光荣传统、保持红色基因赓续传递吗?

此外,纪念馆展出的一幕幕苦难的历史画面,也让我们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那就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