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山歌飘荡九龙岭


陈茂声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这山歌由壮乡传遍大江南北,传承一代又一代。

然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有各地的民风,也就有了各地的山歌。在豫南光山县有个叫九龙岭的地方,也是光山、新县共享的山,位于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岭由九座山峰组成,绵延九公里,酷似一条舞动的龙,故曰九龙岭。世代生活在九龙岭下的帅洼人在日积月累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歌之风。可谓集光山、新县山歌之大成。

在那个大集体的年代,没有时髦的娱乐方式,生活单调而乏味。人们只能在传统的耕作中天复一天、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每当两个相邻的劳动场面相遇时,总会以山歌的方式问好或调侃,活跃气氛。如:我说兄弟你可好?代问叔婶把心表,祝愿贵府都安康,闲来我家喝老烧。

为表达感激之情,对方会立马回敬:感谢兄弟的盛情,远亲不如我近邻,一定带话给二老,莫嫌寒酸随时迎。

朴实的语言却表达了真实的情感。有时为了刺激,不免添加些“荤味”。如:对面美人你听着,帅哥家室无着落,若是愿意成双配,保你从此不奔波。

而对面的女人知道是在挑逗自己,也不含糊,开嗓就回唱道:看来汉子受饥渴,奴家我已有公婆,瞪大眼睛这边看,娃儿给你叫哥哥。

歌声在山谷回荡,“哈、哈、哈……”笑声震山坡。有时一对就是半晌,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收工时间。

当同一生产队的人长时间在一起劳动,笑话讲得山穷水尽,唱了无数遍的小调也腻烦了,于是,就会变变方法换换口味。而劳动时为了男女各自的方便,总会自动分开,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很容易在无聊时形成男女对歌的场面。

有时候两县相邻的村民劳作相遇,也会以山歌嘘寒问暖。比如:新县乡亲真勤劳,五谷杂粮长势好,烈日当空莫蛮干,放下农活歇歇脚。

又如:多谢光山近邻夸,你的庄稼也不差,等到粮食堆满仓,一定做客到你家。

虽然一岭分两县,一开歌喉,山歌可不管什么界限,悠扬地飘荡在崇山峻岭间,充分体现田地有界情无界的友谊。

九龙岭的山歌尽管说不上高雅,甚至有些语句不通,但都是随情随景即兴而作,开口就是歌,不为别的,为的就是个乐。

如今,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众人劳作已被个体单干所代替,对山歌也随之成为历史。但愿帅洼山歌能在口口相传中世代传承,让它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在九龙岭飘荡千年万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