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泉春
在革命战争年代,商城县曾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革命烈士。我到商城县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撰《商城县军事志》。在入志的军事人物中,童世明的职务并不高,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源于他生命的最后岁月战斗在我的家乡江苏盐城一带,并牺牲在那里。
转业回到家乡后,我曾搜集了数10种盐城革命史料书籍,浏览中时时见到童世明烈士的英名和事迹。其中,一些新四军老战士的回忆资料更为详尽而珍贵,我于是萌生一个想法,利用业余时间将童世明烈士的事迹整理成文,奉献给烈士的故乡和父老乡亲。
童世明(1912.12-1943.3),商城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以后,他历任通讯员、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山西陵邱等战斗,先后4次负伤,为党为革命立下了许多战功。
1940年5月,八路军六八七团(1941年改编为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二团)随黄克诚从太行山南下,支援新四军,一路边行军、边打仗,冲过敌伪层层封锁线,部队很疲劳,有不少同志生了病。当时身为副团长的童世明行走在战士行列里,十分关心体弱有病的同志,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部队上下亲密无间。
1941年,童世明奉命率部驻扎在阜宁与涟水之间的废黄河一带。一次得到情报,国民党徐继泰的八旅要穿过我军防线去滨海投敌,童世明指挥部队预先埋伏在要道边,待徐部过来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阵猛冲猛杀,当场毙敌200余人,俘虏400余人,还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这一仗不仅打乱了顽军的投敌部署,还大伤了徐继泰部的元气。
1941年9月,我军发起了涟水郑潭口战斗,这是一次较大的攻坚战。当时,郑潭口驻有敌伪军800余人,筑有坚固的工事,这个据点扼守交通要道,是楔入我根据地的一根“钉子”,对我威胁极大。拔掉这根“钉子”,对于苏北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进一步壮大抗战力量有着重要意义。在三师参谋长彭雄指挥下,由二十二团担任主攻,童世明和团长张天云一起亲临前线指挥,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终于攻克郑潭口,全歼守敌,活捉了死心塌地为侵华日军卖命的汉奸王世珍。这次战斗,大大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的士气。从此,二十二团被誉为“钢铁大军”。
1943年春,日本侵略军对盐阜区进行第二次“大扫荡”。3月16日,我新四军三师集结主力开始反击。我二十二团与大程集出扰之敌步骑炮队(自命为“清剿”大队)300余人交战于涟东县黄营,战斗10小时,毙敌近百人,追敌10余里,这是敌人“大扫荡”以来遭受的一次大惨败。3月18日,敌人从百禄沟、佃湖等地纠集600余人,携带新式武器,沿着废黄河堤寻找我军作战,以图报复。19日于阜宁单家港与我二十二团再次交火,我军在副团长童世明的指挥下,连续击退日伪军3次进攻,击毙击伤侵华日军260余名、伪军80余名。下午4时左右,涟东之薛集、佃湖等地日军数路增援,我前沿阵地的敌人越来越多,战斗愈打愈激烈。在敌众我寡的劣势下,鉴于我军已达到大量杀伤敌人之目的,为避免与敌拼消耗,童世明及时果断地命令二营营长带部队立即撤出战斗,向范家荡方向转移。为了指挥部队安全撤退,他亲临距敌很近的前沿阵地,下令撤退时,不幸被敌弹击中头部。他咬紧牙关,一句话没说,便合上了眼睛。两个警卫员立即为他包扎,并把他背到范家荡,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单家港战斗后,阜宁县政府为纪念、表彰童世明等为国捐躯的23名革命烈士的功绩,集资于单家港高庄村建立了烈士公墓和纪念碑,碑上刻着“野蔓荒烟埋烈骨,斜阳芳草吊英魂”的挽联。1943年6月1日,阜宁县政府于烈士公墓隆重举行公祭大会,悼念童世明等烈士。黄克诚师长亲题挽联:“单港永留名,典籍留芳,抚墓碑追怀故旧;黄河长饮恨,烽烟尚炽,闻鼙鼓痛失忠良。”张爱萍副师长参加了公祭大会,他号召抗日军民继承先烈遗志,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再次进攻。抗日民主政府决定改单家港为“世明港”,改单港小学为“世明小学”,以示对童世明烈士的永久纪念。同年,世明学校师生集体创作了一个歌舞剧在当地群众中演唱,其词道:“副团长童世明,为国而牺牲,血战单家港,南征北战为人民”。
童世明烈士永垂不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