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医院:“一医一患”,部分科室复诊


本报讯(记者 程 云)我市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入院就医人员也逐渐增多。医院复工复诊情况如何,3月13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上午9时10分,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一楼大厅入口处,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把守”。“入院第一步,必须先测量体温”“不要离得太近,排队要前后间隔1米的距离”“把口罩戴好”……记者一进门就被工作人员示意进行测温、登记,配合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进入门诊大厅后记者看到,前来的就诊人员并不是很多。4个业务办理窗口之间设置有蓝色隔离带,地面上贴有醒目的距离标识,没有人员排队,只有2号和4号窗口各有一人正在办理业务。

“结合信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我们医院3月10日就已经恢复门诊、住院、手术、检验、检查等日常医疗服务。口腔科暂时不开展牙周超声洁治、牙齿种植植入手术和冠桥等口腔择期手术和治疗,因为这几项牙体预备操作时间较长、气溶胶产生较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严珂告诉记者,“这几天前来就医人员不是很多,平均每天250人左右,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也不超过280人。今天的人流量相比前两天又要多一些。”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院方设置了严格的就诊流程。患者及家属在进入门诊楼、病房楼时,都要进行测温、登记,配合医务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门诊挂号实行现场挂号和网络预约挂号两种,从而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就诊期间,严格实行一人一诊室,除非年龄幼小的儿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允许一名家属陪同,严禁自行进入诊室,避免交叉感染。排队和侯检区域也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引导和提醒,保持人与人之间1.5米的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风险。

上午10时,记者来到位于解放路的市中医院。在门诊大厅入口处,记者看到人行通道设置只允许1人通过,旁边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引导和监控。通道西侧设置有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当人站在指定区域就会被探头及黑核锁定,每个人的体温即实时呈现在屏幕上,若有“发热者”会被自动识别并提示报警。

进入门诊大厅就诊人员在体温测量正常后,可去相关窗口办理业务或相关诊室候诊。一楼的挂号窗口、缴费窗口等都设置有隔离带,地面上贴有醒目的距离标识,没有人员聚集现象,只有少数人正在办理业务。

在门诊二楼走廊里,各诊室门前候诊人员较多,但大家都很安静,并尽量彼此保持距离。三楼的国医堂,候诊人数较少,每个诊室门口平均只有两三位患者候诊。各个诊室里只有1名医生和1名患者。“我们医院所有诊室目前都是按照要求做到‘一诊室一医生一患者,每个患者在进入诊室时都要进行实名登记。’”市中医院宣传科科长张军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市中医院于3月11日起全面恢复正常诊疗服务,除口腔科牙周超声洁治、牙齿种植植入手术、冠桥等项目以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门诊挂号实行现场挂号、自助机挂号、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上预约等多种形式。门诊部护士长刘晓琴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前来就诊人员挺多的,每天大概500人左右。我们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班,一般8点半到11点期间人流量比较大,下午人会相对少一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