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我是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五(2)班学生杜昊燃的妈妈,刚刚结束抗疫前线的工作,进入医学观察期。在抗疫期间,感谢老师关爱我们的孩子,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2月的最后一天,我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王建新收到了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周颖的一封信。这封近千字的手写信件,字字含情,谢意满满。
周颖的这封感谢信始于儿子的一句话:“穆老师极为重视我,恨不得把我当成她的儿子!”抗疫之战打响后,周颖奋战在抗疫一线,家庭孩子只能置之身后。在市第三实验小学,像周颖的医护家长共有 79 人,其中奋战的抗疫一线的有58人。
前有“逆行者”,后有“守家人”。为了让医护家长们全力战疫,后顾无“忧”, 市第三实验小学向全体教职工下发《帮助一线抗疫人员子女的倡议书》。学校教师积极响应,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做医护人员子女的专职“家教”、对孩子们展开心理辅导、指导孩子给一线的父母写封信等。
“教师不是医生,不能上抗疫前线救死扶伤,但是我们可以辅导医护人员的孩子学习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穆丽新老师说。得知杜昊燃的母亲奋战在一线,她主动一对一帮扶杜昊燃的学习,耐心地教他怎样用网络听课,并通过视频教孩子用微信拍照片上传作业。
何燕、王书娟、杨雨青老师得知班里学生家长有抗疫一线的医生后,利用微信给孩子关爱鼓励,开展线上班队会,倡导其他学生给抗疫子女同学写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一线人员子女感受到满满的爱与温暖。
得知学生夏凡婷和黄敬然的家长战斗在医护一线,四(4)班班主任张树祥指导孩子们写下《平凡之人,不凡之“士”——致敬白衣战士》的文章,引发了全校师生的感动。
疫情面前,在市第三实验小学,传递在家校、师生之间的感动故事不胜枚举。
“为人师者,我们只能将当前的特殊情境,转换为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的契机。把我们的关爱和温暖送给孩子们,特别是要撑起‘逆行者’的温暖‘大后方’。相信我们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定会早日迎来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后的胜利!”采访最后,王建新校长动情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