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宅”家的日子好好“吃”


本报记者 韩 蕾

“早饭是热干面,通过业主群买的。午饭烧的鱼块,做的牙签肉,炒了芹菜千张,还有汤,荤素搭配,营养丰富。晚饭是好消化的番茄鸡蛋面。”2月23日晚,家住东方红大道附近的李丹“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讲起当天的三餐,“明天晚上准备包饺子吃了,家里有老人,晚上多以面食为主。”

鼠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李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宅”家不出。虽然做了“宅”斗士,但生活品质不能降低,尤其是一日三餐,更要吃得好,吃得营养,李丹每天变着花样做饭,还解锁了不少新技能。

“我们吃饭从不凑合,宅在家的这段时间更是,因为我觉得越是特殊情况,就越要好好吃饭,增强免疫力。”李丹告诉记者,每天的午饭都有3个到4个菜,还有一个汤,荤素搭配,晚饭基本上是面食,面条,馒头、花卷、葱油拌面、饺子、韭菜盒子等,想吃什么就做什么,“22日中午我用电饭煲焖的排骨,简单营养,晚上拿排骨汤下的面条,一家人吃得可开心了。”

家常菜吃多了,李丹也会给家人换着花样,做“网红”小吃。“最近不是特别流行做凉皮嘛,我也就试着做了一下,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李丹开心地说,“不仅是凉皮,我还学会了做猫耳朵、炸油条、小米锅巴,家里孩子可喜欢吃了。”

“我喜欢做饭,也喜欢吃,尤其是自己喜欢吃的基本上都会做。”李丹是一名古筝老师,有自己的古筝工作室,但她也是一位有着20年“厨龄”的美食爱好者,从19岁起,李丹就和做饭解下了“不解之缘”,会做饭,也做得好吃,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说她是一名“被古筝耽误的厨子”,“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虽然宅在家,但也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好好吃饭,吃出好身体。”李丹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