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光山前湾的由来


遇 见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盛湾社区有个“前湾”村民组,现居住有78户400多位居民。说起前湾的由来,流传着清朝咸丰年间翰林院编修欧阳保极“千里送匾”,以及王姓族人、曾任河南登仕郎(文官)的王镒挖塘筑寨的故事。

盛湾社区(曾称河棚大队、盛湾村)人杰地灵,自古时建“保”“庄”和近代建制“大队”“村”“社区”以来,走出了大量科、教、文、卫人才和官员。清朝咸丰年间,盛湾社区前湾王姓族人王镒(字会昌)考中探花,后在河南任登仕郎(文官),并与时任河南学政的翰林院编修欧阳保极共事,得到欧阳保极的赏识,并深交为好友。

欧阳保极,字用甫,号星南、桂生,湖北江夏人,清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提督河南学政,以翰林院编修出任河南学政、右、左赞善,南书房行走。光绪元年出任广西学政。光绪二年官至侍读学士衔,詹事府赞善官职。

王镒虽在省城做官,但仍对老家的父母十分孝顺。清同治陆年梅月,即公元1866年4月,是王镒母亲刘氏的80岁生日,王镒回乡为其母筹办八十大寿庆典(清代人的寿命八十实为罕见)。举办寿典这天,身为河南学政的欧阳保极不远千里,亲自赶到光山前湾(时称前王湾)的王镒家中,为其母刘氏贺寿,并现场写下了“有軑婺煇”匾牌。匾牌右侧准确落款欧阳保极及其官职、为大懿德(特别令人景仰的意思)王母刘氏八十寿荣庆等字样,左侧为愚世弟欧阳保极拜题,并写有年月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等。

光绪元年,即1875年,欧阳保极出任广西学政,此时,53岁的王镒便告老还乡。回乡不久,王镒便在当地学友的支持下开设一家染坊店,经营丝绸、棉布、纱线和毛织物染色等业务,生意兴隆,后带动全湾的人来做此项业务,并很快名震四方。王镒的成功,也引来了一些盗贼的偷窃。最厉害的是一次夜里强盗入湾,将染坊及大部分农户家洗劫。王镒及其他人损失惨重,王镒头发也因此一夜由黑变白。

为防劫匪再次盗窃,王镒率王氏族人修筑寨墙,并在四周挖有围塘,塘深3米。出入口修有一座寨门,寨门门楼两层,设有岗哨并配备土枪、土炮,从此劫匪再也不敢来犯。后来,王氏族人称湾名“前王湾”,也称“王寨”。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展,王镒结识陆姓生意伙伴,并成为共事密友。后陆姓生意伙伴搬至前王湾定居,转眼10年间,陆姓人家在前王湾发展到6户。1897年10月,王镒病逝于前王湾的家中,享年75岁。卒前,为表达王姓族人与陆姓人家的世代和谐,王镒促成将“前王湾”改名为“王陆湾。”

新中国成立后,盛湾社区为使湾名更简便,并根据王陆湾过去曾称“前王湾”的史料,将名称改为“前湾”,建制为村民组。

如今,随着光山县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和拥河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盛湾社区及前湾村民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赐桥至司马光火车站的天赐桥二期幸福桥横跨境内,在改善村民出行条件的同时,也使县城与前湾实现了一体化,在建成的农民社区里,村民家家户户住上了崭新的楼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