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喆
眨眼的工夫,夏天过去了,眼瞅着中秋到了,作为必备的佳节食物,月饼自然抢了头筹。提前1个月的时间,大街小巷的月饼都冒了出来,高高地堆成山头一般,店家的热情扑面而来,极力地推销着各种品牌月饼,有蛋黄、莲容、五仁等多种口味,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只是,这些月饼,怎么也吃不出满心欢喜的味道,徒留许多甜腻腻的味道在喉咙里上不来、下不去。
或许,这一切的感觉皆因生活的变化、时代的更迭?
看着眼前那些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月饼,许多记忆中的故事在脑海中缓缓出场。
小时候,吃大锅饭的年月,年年都穷,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能把肚子填饱就不错了,每家的孩子都鲜有零食。逢年过节,白糖、红糖、面酥之类通常都成为零食,逢中秋想吃月饼?大街上也有,只是父母的腰包通常是瘪的。记得六七岁左右吧,中秋的大早,隔壁的汪小二就拿着半块五仁月饼在我面前得瑟,我生气地一扭头就冲进厨房,向母亲要月饼吃。母亲事多,要在大集体挣工分,天天抢收稻谷、挖红薯、收花生等,生活的重担压在她的身上,她的脾气一点火就会爆炸。她哪有闲心跟我多磨叽,多吵闹几句,她劈手给我两巴掌,我哭了起来。正在剁红薯叶子搅稀饭的外婆,赶紧过来牵着我的手说:“别哭了,晚上我给你做五仁月饼。”
这天下午,外婆出去了一趟,不知从哪里借来了一升面。她和好面,盖上一块白布,然而就提着竹篮子去了菜园。我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她摘了一扎桂花,又摘一扎青菜,在池塘里洗净。回家后,她又剥了一捧花生用布包好捶碎,然后她又切碎了几只红薯。这一切弄好后,外婆把碎花生与碎红薯混在一起,倒入小铁锅加入一些水,开始煮了起来。氤氲的水蒸气向上升腾着,空气中很快有了香甜的味道。
外婆把切碎了的青菜与桂花,混合着煮熟的花生与红薯搅拌一起,撒了一些盐,滴上少许的菜油。“大功告成”后,外婆笑嘻嘻地说:“华呀,等以后我们有钱了,也让你妈买真正的五仁给你吃。”
隔着时光的河流,外婆的慈爱一再倒映在我的眼前,让我哽咽抽泣。那疼我爱我的外婆,在1999年与世长辞了。从此后,一江秋月千江月,一缕月光万缕思,那撒下人间的银辉,缕缕都是外婆对我的爱,是那么柔和温馨。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只要有吃的,哪管这是包子还是月饼呢!除了这4馅,外婆还另外包了几个白砂糖的馅,凑起来,算是5种食材了。
那个晚上,夜风习习,月光皓皓,像一轮大玉盘高高挂在树梢上,照得人间一片朗朗。蛙鸣,虫鸣有一声没一声传来,我和几个小伙伴在门前,比着自家的月饼,互相咬一小口对方的,大家一致赞成我家的“月饼”酥软香甜。我咬了一口汪小二的五仁月饼,把我的牙差点磕掉了。
现在的五仁,配料考究,皮薄仁多。咬一口,绵软清香,里面的果仁碎化在嘴里。只是,无论现在的月饼多精美,但它总少了一种食材,那就是“爱”的食材。机械化出来月饼,没有爱的体温,没有爱的包装,无论它多豪华精美,都失去了当年的味道。
凝视着天上那一轮中秋月,想念着我的外婆,想起她给我的许多爱。带着遗憾,我轻轻地念叨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