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散木
老家的方言,是温暖的声音。
一个人用几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学会“少说话”——用豫南老家的俗语说,就是“把心挂到嘴上,傻;把嘴放到心里,精。”不是老家人愿意耍心眼,实在是社会现实让他们有这样的总结和认知。虽然有这样的认识,但是骨子里依旧改不了固有的豪爽大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离开故土,先是到了天府之国四川,后来又去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一晃就是二十几年,听着他乡半懂不懂的话,就特别想念家乡话。每次返乡的火车或飞机上,碰到说家乡方言的老乡,便倍感亲切。终于到家了,一下子跌进乡囿之中,人世的暖意复又回归。
一位去了台湾的大陆老兵,几十年后第一次回老家,一下火车,听见家乡方言的问候,老泪顿成倾盆雨。家乡方言是一把千百年的胡琴,断了弦,再续上,还是旧音调。在外的游子,何时挥指拨动,何时便是故韵,一声泪满襟,一弦心痉挛。
期年数度哪堪知,花开叶落几回回。时光濡湿了一切,乡音却总是干净着。
多年惦记着弄好一本书:《信阳方言志》,并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人类文化的传承载体主要有实物、文献和口语,口语当然包括方言,它传承的是原始的、丰富的和最具有底层价值、百姓价值的文化。
方言不仅是过去和现在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更是一方水土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发展变化的无声见证,沉淀了当地人世代的智慧。尤其是即将泯灭的方言、不常使用的方言,更加亟待留存和保护,至少要让它们留在纸张上,因为,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很多年以后、很多代人以后,希望还有人能知道它们、认识它们、读出它们。
《信阳方言志》承载了众多乡亲、乡贤的关注、期盼与支持,很感激。乡音,更盛聚着我一腔浓浓的故园深情。
这是一部没有风情的作品,但愿故土乡亲和广大读者朋友能感知其中的琴瑟意味。
2019年2月12日于东莞博雅斋
作者简介
王散木,河南固始人,原名王国启,笔名散木、碧林、海天、碧云天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兼东莞散文创作基地秘书长、编辑中心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人民出版社东莞编辑中心特邀编辑,中华世纪文化出版社编审,信阳师院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MBA高研班兼职教授,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获得者。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本并被一百多家大学及重点图书馆收藏。近年出版的作品集有《此情依依》《莞情流韵》《莞土挹香》《莞风南韵》《春花秋实》,小说集《南方故事》,文艺评论集《为您喝彩》,《王散木作品选集》(七卷本),主编《新世纪精美散文随笔选》《当代作家文丛》《世纪文化丛书》等一百多部(辑)。创作名录入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小说家大辞典》等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