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书香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方言,母亲给我的语言——《信阳方言志》序


陈晓玲

初春,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 王散木先生千里迢迢送来他即将出版的《信阳方言志》。样书厚实,封面洁白,书名潇洒刚劲,犹如纯净的雪野润泽着苍劲有力的大树,更增添了书的份量。早就听说散木先生是位知名作家,信阳固始人,作品颇丰,多次获奖,今天初次见面,就热情邀请我为该书作序,甚是欣喜又惴惴不安,诚惶诚恐。散木先生为人谦和,目光真诚,衬映着窗外的飞雪,举手投足间透出绵绵的暖意,让我心安了些。

整个二月,一场接一场的雪。漫天雪花,总撩起乡愁,让人惆怅和激动。阅读散木先生的书,恰好能寄托乡思。

打开书页,一字一句,映入眼帘,带着作者的情思,读者的心跳,初春的气息。文字安静,一片乡情浓郁的原野。字里行间,我们恍惚看见,大别山麓,淮河岸边,一代又一代信阳人曾经的日子。先人们在这里正姓氏,兴礼乐,艺五谷,教稼穑,创造了妙曼多姿的地方文化,也创造出山泉一样叮咚作响的方言。这些方言,是信阳鲜活的历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散木先生是信阳人,信阳话是他的母语。长期客居外乡,家乡话对他而言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他思念家乡亲近故土最便捷的路径。因而,他对家乡话用功颇深,几十年来潜心研究,付出心血,今天终于修成正果,体现了一名学者的奉献精神,一位作家的责任担当,一个游子的家国情怀。

用志书的形式、近乎纪实散文的手法记录信阳方言,在我市是首例,毫无疑问,弥补了信阳历史上的空白,必将成为研究信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科书,难能可贵。尤其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语言交流方式的多样化,方言逐渐趋于消亡,有些甚至已经消亡。抢救方言,当务之急,将方言准确记载下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鉴于此,王散木先生编著的《信阳方言志》可谓恰逢其时、弥足珍贵。“导夫先路”,散木先生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信阳方言研究领域的缺憾,同时也丰富了信阳史志宝库,深感欣慰。对散木先生的辛勤付出与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方言是地域之根、文化之本、乡情之源,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语言工具,是一个地方文化信息的载体。作为地方本土文化的根基,方言带着其独有的基因,使不同地域人群具有个性的处事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取向,成为人们认知和认同这一地域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地方人文魅力的产生成为一种可能。

方言,萦绕在话语中的历史。聆听方言,能感悟到一个地方的社会变迁、文化习俗、风土人情,能触摸到庄稼脉搏的跳动,池塘涟漪的清凉,炊烟弥漫的温馨。

方言从远古走来,从字词句、节奏韵律到语气、腔调,均来自于先人创造的愉悦、劳作的辛苦、战争的苦难、迁徙的颠沛流离,更来源于他们的聪明智慧。一茬茬人,接纳命运一样,接纳前人的前人传递下来的一茬茬的语言,再往后口口传播。如此这般,方言经历人间悲喜,酸甜苦辣,像村前那棵千年银杏树,成长为活化石。声音的年轮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响彻在历史的云霄。

方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形同手足。

方言与普通话皆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又有其不同的使用场合与功能。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与表达效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掌握好普通话的同时,不能丢掉方言。在表达本地的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文艺审美乃至饮食起居、婚丧礼仪等方面,以及在联络海内外乡情中,方言所发挥的作用,皆是普通话无法替代的。家乡话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春雨般温润,直抵人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了特有的方言。信阳方言是信阳水土独有的创造,湖泊一般,映照出信阳人民的生活细貌、民俗文化和人世变迁,其文化表现力栩栩如生,博大深厚,气象万千,属于信阳人共有的家乡记忆和精神财富。记录、提练和研究地方语言,就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民族精神。散木先生做到了。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信阳方言很有特点,八县两区差异明显。散木先生以锐利的目光,捕捉住这一特征,以地域为线,串起方言的珍珠,紧紧抓住读者的视觉,引人入胜。《信阳方言志》既具有科学的语言理论,又收录了翔实的语言资料,语言朴素,平铺直叙,体例规范。全书共设十章,30多万字。概括了信阳方言的基本特征,以专章的形式分别记述了固始、商城、潢川、淮滨、息县、光山、新县、罗山等8个县和浉河、平桥2个区的方言语系,总结和分析了各自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结构,通过列表和举例、阐述和释义,拓展了语言的维度,把信阳方言的面貌特性描绘得立起来,活起来,生动有趣,跃然纸上。将土地里生长的方言俚语,带着泥巴的味道,融入文字的沃土。更难得的是,该书把信阳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还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其间的对应规律。掌握这种规律,对于学习普通话也很有帮助,从而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由此,《信阳方言志》不仅是语言学专著,更是信阳人日常生活的写真。翻阅书卷,就是在暖暖的午后,与信阳老乡拉家常,谈气候,论世事,闲说桑麻农活,集市商贾,柴米油盐,穿戴打扮。多么珍贵,编纂好这部书,散木先生真的是用心用情用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是人出生时如饥似渴吸吮的第一口乳汁,是母亲哼唱的摇篮曲, 是小伙伴追逐打闹的咿呀嬉戏, 是山涧小溪流淌的款款深情,更是游子心灵深处的活水,淡淡的乡愁。乡音藏着我们的乳名、胎记、童年的伤、少年的梦和青梅竹马的她的影子,藏着我们的秘密和初心。无论走到哪里,乡音如影随形。

《信阳方言志》把地方风情铺成道路,把家乡记忆凝成路碑,把亲切的乡音悬挂在家乡门前那棵旗帜招展的银杏树。田野的阳光温暖而明亮,我们纯朴可爱的父老乡亲,边干着农活,边叽里呱啦的拉着家长里短,外乡人听得一知半解,一头雾水,只有我们能会心一笑。 当我们在前行时累了困了,记着拐个弯回家。一阵山风吹动树梢,送来叽里呱啦的拉呱声,我们辨别出母亲的声音,眼含热泪。母亲在喊我们,“阿儿,回来吃饭唦。”

读《信阳方言志》,宛如回家。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初春的雪带来希望的消息,《信阳方言志》含苞待绽,即将和家乡的花朵一起竞相盛开,漫山遍野。

志书如家书,捎去问侯,母亲可好?家乡可好?

期待散木先生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回报桑梓。

是为序。

二一九年三月六日于信阳

陈晓玲,信阳市罗山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信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现任河南省信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信阳年鉴》主编。大学时期开始发表作品,有百余篇散文、小说、诗歌散见于《中国妇女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奔流》《小小说月报》《新世纪党建》等报刊,有多篇诗文入选国内多个选本并获得多个奖项。已出版诗集《芬芳》,散文集《追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