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运城某中学学生走上街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学生都戴着面具,身上还背着手机模型的“枷锁”,引发网友热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是学校社团成员组织的,除了这项行为艺术以外,还包括歌曲、舞蹈和演讲等多种活动,旨在呼吁广大市民放下手机,享受健康生活。
中学生能自发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同龄人乃至全社会都意识到手机对于生活、学习、社交等各方面的深刻影响,反思沉迷网游、上网成瘾对自身的危害,进而做到合理使用手机,足见这些中学生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尽管在视觉效果上有稍显惊悚之嫌,但终究达到了吸引社会关注和引发网友反思的目的,无论如何应该为他们点赞。
手机作为时代产物,的确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育者,不能再采取简单的断网、没收手机乃至当着学生面砸坏手机等粗暴的方式,而应通过全面而系统、生动而有趣的媒介教育,引导学生从了解手机的发展历史入手,使其逐渐意识到新的电子媒介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进而有意识地正视自己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关系,学会善用手机与互联网,懂得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个信息时代的自信而理性的弄潮儿。
在这方面,学校要与家庭多合作,一方面引导家长做好示范,将重心转向利用新的电子媒介助力学习与生活上来;另一方面要系统打造学生喜欢、受益的媒介课程,有必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积极作用,在课堂上多渗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可以现场展示学生玩网游的状态、讨论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等,以帮助学生切身体察沉迷网游的弊处,知道如何到互联网上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好新的电子媒介,将之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成长的良好伙伴,无疑是高妙教育教学艺术的表现。同时,学校也要精心打造智慧化校园,让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充分发挥作用,以便让学生不带手机也能找到想要查找的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现代化智能学习环境。
在家庭方面,父母应有教育意识,主动学习媒介知识,在家庭内部树立规则意识。客观而言,当前家庭对电子媒介的认识要超越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媒介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是教师应该做的,父母可以袖手旁观;二是过多强调网络和电子媒介的负面性,从而导致父母和教师对学生使用新媒介警惕意识较强,学生在使用新媒介中安全意识较高而主动性较弱,对外界信息有一定的排斥与警惕。因此,唯有家校合力,才能融洽青少年与手机的关系,才能实现电子媒介助力孩子的成长。做好这门功课,对青少年的未来可谓善莫大焉。
(徐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