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 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泳事难忘


陈胜良

小时候,我们村里人都管游泳叫“划水”。夏日的中午和傍晚时分,村里的男孩子们常常成群结队地到村东头靠北处的一口大塘里洗澡。那口塘是我们村子附近最大的一口塘,水面大约有十多亩吧,是我们那个小村子百十亩良田的主要灌溉水源,村里人都叫它“大水库”。

来到“大水库”边,一群七八十来岁的孩子三两下就把身上的短裤、背心脱得精光,并排站在塘埂中间一个青草被人们踏得稀少的较为宽阔的空地上,用一种类似于游泳运动员入池的优美身姿纵身入水——只是有些调皮孩子的入水动作比游泳运动员更为夸张。大家往水里跳时,有时是几乎同时跳下去,看上去场面颇为壮观;有时则排着队,次第跳入,仿佛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小分队的出征,紧张而有条不紊。

入水后的第一个项目一般是“扎猛子”。每入水一个,便不见一个;一个猛子扎下去,看谁憋着气在水底下沉的时间长。往往“扑通扑通”一阵之后,仿佛一群入水的鸭子,瞬间全不见了踪影,整个水面陷入一片沉寂。过了一会儿,大约有大半支烟的工夫,便会有一小片原本平静的水面上突然“哗”地向上卷起一股大浪,刚看到一颗黑黑的小脑袋 ,下面的整个身子便如鲤鱼跳龙门般高高跃起,带起一串长长的水花……跃起的那人往下落时,一边“呼哧呼哧”的大口喘着气,一边使劲用两只手抹着从头发上不断淋下眯得两眼睁不开的水珠,两只脚还不忘一左一右地交替踩着水,使自己的身子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漂浮于水面……紧接着,“哗哗”的水浪声四起,一股股大浪卷着一颗颗黑脑袋和那脑袋下的“浪里白条”冲天而上,带起一串串长长的水珠,然后又“扑通通”地次第落入水中。往往是一个未完,另一个又跃起;一个尚未落下,另一处又浪花卷起,冲天而跃,令人应接不暇,看得眼花缭乱,整个场面蔚为壮观……

这个“扎猛子”的项目应该算是整场水上运动的一节小热身,相当于一部交响乐前面的一段激越的前奏;或是一台精彩的大戏开场时,锣鼓家什先“咚咚锵锵”热热闹闹地敲打一阵,跑龙套的一队黑脸花脸的步卒先串上场赶着台步“哇哇呀呀”地先那么吼上一阵子。下面,这场戏的大幕正式拉开,大家开始“划水”了:一般是先来上一阵接近蛙泳姿势的中规中矩的双臂前划,两只手很舒展地划着前面的水波,双腿则配合地紧随着向两边的侧后方伸弹,整个身子便十分协调地向前游动……这样游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便开始仰着身子,面孔朝天,两条腿慢慢地轻盈地在水下弹着,两只手臂则略往后背,轻轻地摆动,主要是控制方向,同时兼顾配合腿的动作,这便是“仰泳”了,我们村的孩子都叫它“仰蛙蛙”。

这样的“仰蛙蛙”相当于场中的稍事歇息。待体力逐渐恢复,大家便开始花样百出的自选项目了:有一会儿往左侧、一会儿往右侧的自由泳;有类似于今天游泳馆里的“蝶泳”那样,两条腿和两只手臂夸张地做着大开大合的动作,故意引人注目地往前游的;有三两个摽在一块儿,往同一个方向比赛游泳速度或一口气游的距离的;也有游着游着,忽然出其不意地扎入水中,在水底下骚扰袭击别人的;或者好半天没有动静,正让人担心是不是被水底下的什么东西扯住了,却忽地从远处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卷起一股高高的浪花,而那浪花下面,正是我们担心并期盼早点冒出的那张熟悉的面孔。更令人惊喜的是,跃出的那人的手中,居然还炫耀似的高高举起一条正挣扎着摇头摆尾的红鲤鱼,让我们吁出一口长气的同时也都眉开眼笑起来……

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前,离开那个充满童年笑声的“大水库”,离开那些难忘的童年“泳事”,已经快三十年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