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南 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淮河边上的记忆


王训练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到离家较远淮河边上的一个工商所上班。单位在县城的开发区,除了管这里外,还负责临近的两个乡镇。单位不大,总共8名同志,他们家都在本地。在租好房子,安顿住之后,我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公务员工作。

上班后的第一项工作是整理个体工商户、企业的档案。在刚看到那些登记注册材料时,我感到很是意外。几百份的档案材料虽说大部分填写还算规范、准确,字体工整干净,但也有不少只填姓名、经营场所、字号名称、联系方式等主要内容,且书写很不规范,有的甚至费很大劲也看不懂写的到底是什么。所里同志说这些申请者不少是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字写得很一般太正常了,不能以一个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在整理这些材料的时候,我禁止不住想,这一页页、一份份的材料都代表着一户户的商户、企业,可以说是成百上千、甚至更多人的谋生平台。有时走在街道上随便看到一家名称熟悉商店,都会很自然地想起它的负责人、开业日期,走进去之后也会习惯性地看看它证照及上面的内容。

整理了一段档案之后,我被安排到前台的大厅接待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在这里,我体会最深的一是语言上的差别,二是办事人员的热情。语言沟通上,来这之前我由于一直在学校上学,说的是普通话,而这里的人员则以当地方言为主。在他们的话语里,“没有”被说成“没得来”,“给某某打电话”被说成“要某某一下”,“不好说话”被说成“麻叶”等等。特别是他们的语速一快,我更会听得一头雾水,经常得找单位的同事当“翻译”。接待他们时,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轻的,男同志还是女同志,绝大多数一进门就是先递烟。在给他们办理好证照,或者只是对相关的政策规定进行解释,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后,得到都是连声道谢等等,让我很不适应。

在接待大厅工作一段后,我便开始跟随所里的同志到市场上巡查,深入到企业商户察看他们的证照办理、制度上墙、临近过期商品分类摆放、奶制品设立专柜等情况,并对于违法违纪的情况进行立案查处。记得当时开发区有一家私自开设的车厢加工厂,在没有办理任何文件证件的情况下便开始了生产。在接到群众举报后,我们约谈了这个厂的负责人,要求其在手续完备后再开业。但这个厂在我们约谈后依旧不进行整改,并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不办理必备的证件。最后,在县局统一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我们依法对其进行了强制关停,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在单位里,除了我,都是年龄较大的同志,刚来到单位的时候,他们都还没有一个人通过网络购买过东西,上网最多的是看看新闻,打字、制作表格也很生疏。在我的带动引导下,他们开始熟悉电脑、熟悉网络,学会了查阅资料、发送电子邮件、制作文档、表格,学会了网购、QQ聊天,推动了工作,也给生活带来乐趣。我则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注册登记、市场巡查、和群众打交道都越来越接地气了。

远离家乡,下班之后我做的最多的,是在县城以及周边散步。这里的淮河风景、防洪大堤,大堤斜坡青草地上散养的牛羊,以及淮河边上的造船厂,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今离开那里已经两年多了,但在那经历的点点滴滴都珍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