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 化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商城民歌


朱大印

商城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世世代代一脉相承、传唱不息的生活之歌。商城民歌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民歌的产生发展同步。原始的商城民歌同样源于劳动、生活等各种活动。商城民歌经历了远古时代的产生形成期,历朝历代的发展变化期,清末至民国的成熟兴盛期,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的新生繁荣期,文革期间的消沉冷落期,20世纪80年代普查修纂集成的抢救复苏期,以及新世纪实施非保工程的弘扬振兴期。

商城地处吴头楚尾,北是通向中原的门户,南是进入江南的要塞。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迁徙,即夏代到战国时期,中原人数次移居吴楚,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宋代到明末,江南人几度移居商城,带来独特的吴楚文化。商城成为这两种文化的交汇地,并与本地文化融合,随之转型升华,这些民歌深受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双重熏陶,形成自己特色,散发出江淮流域泥土芳香。方言语韵的多样化使它既有北方民歌之高亢、嘹亮、奔放、豪迈之风尚,又有南方民歌之细腻、婉转、靓丽、悠扬之韵味。

商城民歌的形式因地理分布而不同,山歌多流传于南部山区,田歌多流传于北部平原,小调、淮调多流传于城镇,号子、灯歌等则流传于全县。语言既有湖广韵味,又有江淮音型。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口头创作的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两大类,也包括少量流传至今的长篇民间叙事诗。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世代传唱的民间歌曲。它有词有曲,可唱可和。曲调既有较稳定的曲式结构,又有散板悠长的曲式结构。歌词与乐曲相适应的章法和格局,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商城民歌经历了由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言和长短句杂言的发展过程。内容包括: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歌、儿歌、历史歌、生活歌和其他八大类。因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历史变革频繁,风土人情多异,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渗透,商城民歌既有吴歌楚辞的韵味、皖腔苏调的余音和中州戏曲的特色,又有湖广南音的风格,都与本地方言土语、音韵节奏交融在一起,风味独特且具有典型特征。演唱形式以击节(鼓)者歌之或领歌、对歌。伴奏以锣鼓、花鼓等乐器。

河南民歌在信阳,信阳民歌在商城。

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商城民歌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城民歌成为中国汉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景堂作为商城民歌的第四代传承人,1965年出生于商城县鄢岗镇,很早就师承著名民歌手、信阳民歌国家级传承人付大坤,潜心学唱商城民歌,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磨炼,基本掌握了商城民歌的发声及演唱技艺。王景堂演唱的商城民歌形式多样、种类齐全、体系完整。他演唱的号子曲调流畅优美,旋律性强,仅用衬词,节奏特别鲜明;他演唱的山歌多用假声演唱,多衬字衬词,嘹亮婉转,节奏自由,结构也比较规整;他演唱的灯歌节奏明快,旋律流畅,舞蹈动作感强,地方特色十分浓郁;他演唱的小调情感细腻婉约,旋律轻快优美,内容质朴平实。他是原生态唱法,嗓音高亢有力,音域宏亮宽广,具有丰富表现力和穿透力。

作为艺术瑰宝的商城民歌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经过历代人民口头创作、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精品。新中国成立后,商城县先后搜集整理出版了《商城民歌选》《革命民歌选集》《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节目汇编》《商城民间歌谣卷》《商城民间歌曲集》等十几部专著。商城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成为中国红色经典歌曲之一。商城民歌曾九次进京、八次赴省、数十次赴市演出。商城民歌手金旭功曾在第五届“五洲杯”大赛获优秀演员奖,尹本禹曾获全国商业系统民歌演唱银奖,李扬曾获“全国十佳民歌手”。先后有5人获“信阳民歌演唱家”称号。2015年,商城民歌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7年,王景堂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