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喜
你瞧,这两边的树苗是一起栽下的,俺这边长得多壮实!”昨日,在浉河区东响山农业生态园内,贫困户朱忠华向记者展示自己精心养护的猕猴桃树,葱郁的叶子下如鸡蛋大小的猕猴桃长势正旺。
几年前,朱忠华因脑梗引起偏瘫,右手几乎没有知觉,而丈夫6年前得了胃癌,为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说,还欠下不少外债。和朱忠华家相似,在位于浉河区东双河镇东北角的响山村,有20户贫困户,他们中的大多数因病、因残、因灾致贫。但他们都遇到了同一个好人——响山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继凤。
杨继凤刚开始的帮扶工作并不顺利。当初她看到那些贫困户的房前屋后都是荒山荒坡,适合于栽种果木树,她便掏钱从果木市场上买回大量的树苗分发到各个贫困户家中。许多贫困户直接把杨继凤给的果树苗拿到街上卖掉了。得知这一情况,杨继凤决定转变帮扶思路。“扶贫先扶志,必须要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干活挣钱。”她在生态园内划出20亩地,分别栽上猕猴桃和蓝莓,每户一亩,分给20户贫困户,并将贫困户的姓名做成公示牌挂在果树前。“果子成熟了,贫困户可自己拿去卖,收成好可卖2000元左右,收成不好,公司兜底收购不少于800元”。
“杨继凤对我们贫困户的帮扶远不止这些,她流转我们的土地,每亩每年给600元,我们还可以在她的生态园里务工,每月还能挣到近2000元的工资。另外逢年过节她还会给我们送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要不是她,我们真的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呀。”一提起杨继凤对自己一家的帮助,朱忠华就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是穷苦人家出来的,知道没钱花、没饭吃是啥滋味,只要贫困户有需要,我付出不求回报。”采访中,杨继凤接了个电话,村里人想让她牵头成立个装修合作社,热心的她又在为村民谋划好出路了……